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面”基本内涵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8-01-03 16:25

  本文关键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面”基本内涵的再认识 出处:《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荣辱观


【摘要】: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德基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from the four levels of theory, ideal, spirit and morality: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Marxism determines the nature and direction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dhering to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is the core content of build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he ide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the unity and struggl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on ide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build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re the motive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is the important task of build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 is the moral basis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buil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concept of socialist honor and disgrace.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中共沈阳市大东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这一论断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十七大报告通过“四个用”的表述,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层面”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章毛平;;坚持知、情、意、信、行的统一——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性[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小勇,闻立树,石颖;试论毛泽东的社会公正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张华;;论邓小平对实现政府有效性的逻辑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王兆良;郑红;;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黄伟;对素质教育的若干认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刘鹏田;关于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和认识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汪启和,游俊峰,黄艳葵;司法独立:靠什么[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吴春喜;;农业管理思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9 林婷;权威与秩序——对于中间组织缺失与整合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胡安全;;新时期中共党内教育活动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陆德生;;论铁军精神的形成[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2 钟瑛;;试论邓小平利用外资思想及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实践的指导意义[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公羽;;邓小平金融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4 鲁振祥;;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新民主主义社会[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5 林子英;;坚持正确的群众观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想基础[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秦红岭;;邓小平信仰思想研究综述[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8 姜俊禄;;依法治国与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妍;对外开放的酝酿和起步[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胡玉伟;“历史”的规约与文学的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曾宇辉;自由的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姜怀忠;从毛泽东“大同”理想到邓小平“小康”社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志华;“十七年文学批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义程;发展与困顿:近代江西的工业化历程(1858-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史向军;毛泽东“三农”思想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胡兵;“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基本原则论纲[D];清华大学;2006年

10 常晓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际人才竞争战略[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蕾;增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唐文睿;公民政治素质建设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3 尹艳辉;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持久战略思想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利;鄂兴科技与科技兴鄂[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杨希杰;从凤山镇看我国乡镇政权运行的困境和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希贵;普通中小学办学效益评估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张硕;中国近现代器物层面涉外心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先伦;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宪政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琴;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步海英;我国高校本科学生管理制度的演变及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章毛平;;关于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田建国;;高等学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健;彭润金;;坚持不懈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李先灵;;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思维特点[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1期

3 任春平;邓建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吴云志;王春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王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试解[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朱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路径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张育广;胡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加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7期

8 袁爱宁;;试论如何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04期

9 周以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菏泽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张清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闻行业自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顺英;任正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启后;;吸纳儒家经典资源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林辉;;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与途径方法[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4 邹玲;刘海君;;论荀子的荣辱观及其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正亭;;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政杰;;借助荣辱观的评价力量大力营造尊长敬老的良好氛围[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李世文;;浅谈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践行和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A];甘肃省铁道学会文秘档委员会2006年度综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魏茹;;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姚定楷;;求真务实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锏;;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凯毅;领导干部更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N];临汾日报;2006年

2 戴志强 董立军;兴隆县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展开[N];承德日报;2006年

3 杞正发;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N];楚雄日报(汉);2006年

4 青宣文;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记者  冯晓荣;陕西日报六十六年社庆举行荣辱观大型笔会[N];陕西日报;2006年

6 本期主持人 王桂玲 董建勤 尹世昌;北京一零一中学 师生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N];人民日报;2006年

7 刘春辉;抓重点分阶段 举实措重实效[N];承德日报;2006年

8 潘行科;树立荣辱观要做到“六结合”[N];伊犁日报(汉);2006年

9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董庆;迅速兴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热潮 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社会文明风尚[N];淮南日报;2006年

10 ;讴歌伟大时代 弘扬民族精神 激励奋发向上[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透视[D];南开大学;2009年

2 郑宏颖;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荣辱观[D];南开大学;2009年

3 孔文清;弗洛姆自律道德及其对中国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慧;毛泽东的人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廉清;荀子荣辱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林仕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历史与逻辑[D];南京大学;2012年

9 崔德华;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琦龙;论和谐文化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柳;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吉林大学;2007年

3 车小洁;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封莎;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5 陈菊萍;新时期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6 唐忠英;试论社会主义荣辱观[D];西南大学;2007年

7 任超阳;荀子荣辱思想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杨玉霜;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曙光;先秦儒家荣辱观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关勇;传统“忠义”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74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74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2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