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超越:欠发达区域教育发展模式国际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发展与超越:欠发达区域教育发展模式国际比较研究 出处:《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欠发达区域教育 发展教育 教育发展模式 国际教育
【摘要】:基于教育发展条件、发展观念、发展战略、发展动因与实践策略,对欠发达区域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模式进行了整体价值辨析,比较分析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新兴工业国家教育发展中经济主义、社会公平主义、发展主义、改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与实践,比较分析了欠发达区域教育与发展互动的深层结构,讨论了欠发达区域教育发展的内源与外源、效率与公平、后发与跨越等发展机制,揭示出欠发达区域教育发展的一般路径与特殊发展逻辑。提出欠发达区域21世纪教育发展理性建构的综合创新模式。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strategy of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mode of education in undeveloped area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valu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especially in emerging industrial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inciple, fair principle, principle, effect and practice reformist though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eep structure of education in undeveloped areas and development, discussed under the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developed reg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and after the leap development mechanism, reveals the logic pa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speci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rational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mode.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研究问题:关于“穷国教育学”的思考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聚焦发展问题。然而时至今天,只有少数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实现了由“欠发达”向“发达”的转变。世界3/5的国家和地区,4/5的人口依然处于欠发达状态。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发达国家仅有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国菊;;工商管理教育的昨天与今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方小教;西部开发模式与东部发展经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万增奎;教育行动研究的构思与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方小教,钱善凤;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方小教;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黄国菊;EMBA教育中CBE模式的借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蒋小兵;;解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董晓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9 张永良;刘科伟;;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及人口转移的经济行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10 张永良;张学琴;郑伟;;我国小城镇发展中的个体·企业及政府行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藕香;;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化管理效应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陈发达;;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张玉海;杨光;余大亮;;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金沙能源系统开发的科学发展观初探[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许晓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的就业问题研究——国外经验分析与启示[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邬志辉;;发展农村教育:经济危机时期的战略选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葛新斌;;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变迁30年:回顾与前瞻[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作双;俄罗斯经济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邱松;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宋涛;SCR烟气脱氮催化剂及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关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延军;中国—东盟跨境教育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谭啸;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戴伦阜;营口市鲅鱼圈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永春;初中小班化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丁小浩;对中国高等院校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群体的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2 刘宏元;努力为青年人创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武汉大学1995级新生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1996年04期
3 牛征;中国职业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4 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符德勤;发展教育 再创辉煌[J];中国培训;1998年04期
2 陆铭琦 ,李壑 ,孙晓峰;发挥教育资源优势 推动首都经济发展——关于北京发展教育及相关产业的调查[J];投资北京;1999年11期
3 赵桂玲;周稳海;;关于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6年S4期
4 吴莉萍;;关于改革“应试教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8期
5 姜雪琴;发展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6 李志安,李尽晖;必须重视教育、发展教育──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会[J];新疆社科论坛;1994年04期
7 李天铎;英国减少了发展教育和研究工作的拨款[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10期
8 解延年;可持续发展教育——塑造未来的基石[J];天津电大学报;1998年S1期
9 许海元;应大力发展教育产业[J];经济论坛;2000年10期
10 王际海;发展教育研究初探[J];山东教育;2001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爱爱;;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人民文化素质[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2 周佩珍;;发展教育产业 实现科教兴国[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武汝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A];党的十五大精神与聊城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陈闽杰;;缅怀知业绩 学习行知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A];纪念陶行知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专辑[C];2001年
5 王民;;论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徐林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A];党的十五大精神与聊城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纪玉山;王欣华;;面迎知识经济时代应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兼论吉林省教育产业化的战略取向与对策分析[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8 郭元康;;以人为本 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教育[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如学;;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教育——清镇县甘沟乡木林村民办教育简介[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谢家训;;试论教育经济学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占苍;河北把发展教育作为重大紧迫任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记者 张芙蕖;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N];铁岭日报;2011年
3 记者 达次;仁布实施“四抓”发展教育[N];西藏日报;2003年
4 裴俊华;发展教育产业刍议[N];安徽日报;2000年
5 廖志颖 吴春燕 罗桂森;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N];光明日报;2003年
6 刘西涛;发展教育大会战[N];中国财经报;2004年
7 记者 连小芳 王建宏;农民生计与发展教育一样重要[N];宁夏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徐桂敬;关注我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9 本报记者 柳萍;“均衡+规范+特色”的义务教育发展模式[N];三峡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叶莎莎;遵循规律重塑教育发展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景琴玲;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3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王丹中;转型期中国教育投资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晓绵;教育、健康与我国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杜井冈;海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教育移民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文辉;中学历史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边飞燕;高中化学课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巧玲;可持续发展教育案例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丹;英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筱清;地理学科发展教育探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宪玉;高中地理学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太構;当代中国教育现代性核心因素研究——一种发展教育学的视角[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涛;黔江区初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忠毅;中学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欧艳梅;生物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86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8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