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符号互动教育观
本文关键词:试论符号互动教育观 出处:《铜仁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符号 符号互动 有意义学习 自我认知 自我理解
【摘要】:符号互动教育观思想基于符号互动社会学理论,强调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双向"互动"性质。本文立足于解释论社会学内部影响力最强的流派——符号互动论,对互动论的几个基本概念、互动论者的教育本质观及其教学策略观作简要的论述,并针对这些观点,提出自己的理解。
[Abstract]:The idea of symbolic interactive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sociological theory of symbolic interaction, emphasizing the two-way "interactive" nature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chool of symbolic interaction, which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ol in explanatory sociology.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several basic concepts of the theory of interaction,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essence and its teaching strategy of the interactionist, and puts forward his own understanding in view of these views.
【作者单位】: 台州学院温岭教学点;
【分类号】:G40-03
【正文快照】: 解释论社会学发端于20世纪初,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内部派系林立,其中以符号互动论的影响力最强。由G.H.米德创立的早期符号互动论,基于社会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借助于19世纪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结果,从进化论和行为主义视角出发,探讨了个体通过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社会互动(so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小虎;互动主义原理与学生素质之养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志刚;;“互通式”教学法在北方高校冰上课教学中的运用[J];冰雪运动;2005年06期
2 张桂敏;教学互动策略简论[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陈涌;城市贫困区位化趋势及其影响[J];城市问题;2000年06期
4 孙昌军,凌辉;犯罪人分类标准新探——以犯罪人格为视角[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2期
5 赵长林;;再生产:教育行动的社会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6 蔡扬眉;杀亲——一种新型的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6期
7 郭子贤;;对“黑社会组织”概念的词义分析与实证考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张雁华;论文化反哺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9 孙昌军,凌辉;犯罪人分类标准新探——以犯罪人格为视角[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庞守兴;;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平等的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江新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吴文俊;高等教育制度功能的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金玉梅;社会批判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周成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连续统观点下的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基础与结构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情;社会整合视阈中的大学意识形态再生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楷红;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家庭亲子共读现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丽霞;网络媒介的意义建构功能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张宏涛;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D];河南大学;2001年
4 张玲;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朝辉;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尹芳;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惠君;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洪伟;课堂师生交往及其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燕;创建合作型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法茂;生命科学史视野中的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夏惠贤;论国际教育和国际人的素质[J];全球教育展望;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玲丽;;谈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言语信息的教学媒体的选择[J];中小学电教;2011年06期
2 薛玲丽;;谈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言语信息的教学媒体的选择[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9期
3 陈亮;;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心理学原则[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纪宏伟;钟志华;;运用概念图促进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思考[J];高教论坛;2011年07期
5 蒋志辉;周兆雄;;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黎明;;论罗杰斯的主体性教学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猹;;信息技术在接受学习模式中的应用[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3 王军武;梁照飞;许如聪;陈权;管小娜;;情境学习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徐平;概念图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三林中学东校 陆勤;认知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启示与应用[N];东方城乡报;2005年
3 合江县五通镇中心校 张贤均;交流互助,成就课堂精彩[N];泸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可;课堂教学之符号意义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颖;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秀锦;从米德自我理论“看”生命教育[D];苏州大学;2008年
4 林莉;概念图的绘制及生成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英豪;梅耶多媒体学习研究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柴艳霞;网络课程中多媒体信息表征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任成强;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的角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丽萍;走向“以人为本”的师生沟通[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郑魏;利用概念图促进概念教学的教学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苏莹;基于IMINDMAP软件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97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9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