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不确定性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知识的不确定性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出处:《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观 还原论方法 整体论方法 知识不确定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 认识论 自然观 经验主义 性知识
【摘要】:科学对自然的认识是以自然观作为预设前提的,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科学的方法论。对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理解是人们的一种自然观,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科学方法的选择上。基于知识不确定性的观念,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需取向于超越还原论的整体论方法。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in science is based on the presupposition of the view of nature, and on this basis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ology of science is produced. The understanding of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of knowledge is a kind of view of natur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uncertainty,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hould be oriented to the holistic approach that transcends reductionism.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40-03
【正文快照】: 一、知识的确定性及其反思传统知识论者追求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确定性知识,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希腊哲学家所确立的获取理想的确定性知识的认识模式,即从所谓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并寻求演绎逻辑的论证而获得确定性知识。从米利都学派开始,包括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晔;;“普遍伦理”问题的“科学”背景与视域[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玲;美国知识观转型与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变革之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子文;评SSK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的成因解释[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本娜;斯宾塞课程论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1983年05期
2 朱肇新;我国进入信息化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准备[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4年04期
3 石倬英;知识就是力量——欧洲哲学史学习笔记[J];河北学刊;1984年03期
4 郁中秀;;打开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1985年01期
5 ;信息之窗[J];四川教育;1986年Z1期
6 陆有德;;实现传统教育思想的整体现代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年02期
7 薛扬;;确立科学的知识观[J];教育发展研究;1987年01期
8 李鸿军;;孙中山的知识、知识分子观[J];开放时代;1988年10期
9 石倬英 ,郭强;现代知识学探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10 桑新民 ,邵伯栋;世纪结束年代的教育思考——“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讨论会综述[J];教师教育研究;198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伟;孙燕青;;中学生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徐福臣;;“双轨”实验效果及分析[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陈芳;;知识观与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倪梁康;;柏拉图的知识观,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从盖提尔命题谈起[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杨柳新;;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思想与中国人才资源开发[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欣荣;;复杂性研究方法论论纲[A];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惊涛;周登嵩;;“新教育”视域下的学校体育[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蒋国琴;;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转变的几个观念[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宋瑶;;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于景元;周晓纪;;从综合集成思想到综合集成实践方法、理论、技术、工程[A];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暨上海理工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所建所25周年[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亚庆(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基础教育应给孩子奠定什么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周志平(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知识教学:教育的中心任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林建成;知识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知识化[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齐万良;社会转型与知识观的嬗变[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刘燕;学会自主学习 塑造创新人才[N];安徽日报;2001年
6 田建国;树立现代教育观念[N];光明日报;2001年
7 史定华;系统科学将创建新的自然法则[N];科学时报;2001年
8 赵南元(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光怪陆离的双螺旋[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许全更;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的现代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10 鲁洁 吴慧珠 李季湄 本报记者 陈晓蓓;让品德培养回归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先锋;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吕国忱;知识转化论[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尹少淳;理想与现实:基础美术教育的知识观及课程组织[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于海波;科学课程的文化阐释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任丹凤;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兆t,
本文编号:1397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9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