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实施条件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9 06:23

  本文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实施条件分析 出处:《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隐性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资源 价值引导 主体意识


【摘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的潜隐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方法的愉悦性、教育过程的互动性、教育结果的持久性;其实施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为前提,以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原则为保证,以教育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的增强为关键。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plic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latent education. The extensive pleasure of education content, education method, interactive education process, persistent education results; in f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mplic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as the prerequisite to the value guidance and the principle of self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o enhance education their implic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bject consciousness is the key.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
【基金】:“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基金资助”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隐性教育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隐性课程而来的,因此研究隐性教育必须了解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特征。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于1968年首提“隐性课程”的概念,认为:在校学生不仅接受了读写算等文化知识,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它心理的成长,后一方面是经由非学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于大海;李春花;;论隐性教育的特点及其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生;;新加坡公民教育中的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05期

2 邹绍清;方开学;;论价值澄清模式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6年06期

3 杜敏;;我国德育评价研究和探索的历史与现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3期

4 石玉;;杜威的道德教育观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学研究;2006年02期

5 张机,张晓琳;国外高校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叶国英;德育的本质特征和德育有效性的提高[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黄建军;;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朱会丛;尹华;;感恩教育的现代缺失与重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褚青果;;构建和谐社会的德育维度[J];文教资料;2006年14期

10 刘yN;;试论儒家德育过程论思想[J];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曹影;德育职能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祖祥;控制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4 王智慧;人的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韦冬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运彬;论工程德育学在德育方法论研究中的继承与创新[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王剑波;中美大学德育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史忠媛;当代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程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吕绍娴;李普曼儿童哲学中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云山;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及其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7 赵洁yN;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聂明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覃小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际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谢瑞君;日本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与思考[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力;在道德教育的显性教育中引进隐性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向敏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性教育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进香,姜波;隐性教育在问题学生转化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7期

2 梅萍,林更茂;论公民道德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04期

3 展立新;论纵横家的隐性教育思想[J];学术论坛;2003年04期

4 徐安鑫;何义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求实;2008年02期

5 李志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隐性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6年08期

6 樊茹婷,粟智;隐性教育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关系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吴学兵;;隐性教育及其内涵探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蒋艳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重要性[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唐卫青;;透过“彼得·潘”现象探讨隐性教育的功能[J];消费导刊;2007年08期

10 李游;朱松山;;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实施模式的思考[J];求实;2008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华为公司;从“课堂”走向网络[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高静维;传统文化离我们有多远[N];天津教育报;2011年

3 王福良;橱窗——让课堂教学延伸[N];美术报;2004年

4 申修义 付小海 本报记者 张荼縻;播种习惯 塑造健康人生[N];遵义日报;2011年

5 沈壮海 武汉大学;聚焦青年 关注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邓卓明;“教育者必先受教育”[N];重庆日报;2010年

7 晓帆 思行;和谐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现代化[N];中国改革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瑶;学校中的教育仪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峰;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借鉴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刘姝君;部属师范大学校园网页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高莹;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的测量及其显性化的干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芳园;美国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渗透式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刘伟;主流文化视野下当代中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比较[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7 苏红;社会转型期新疆青少年信仰教育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0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00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1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