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健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2 00:25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健康问题研究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弱势 心理健康教育 危机干预


【摘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是高校学生中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在高校学生中占据一定数量的比重。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甚至造成悲剧。因此,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老师应当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挖掘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机制,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Abstract]:The psychological vulnerabl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high incidence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hich occupies a certain number of proportion. The emergen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health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and student teachers should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xplore the root caus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rovide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risis intervention mechanism to ensure students' mental healthy growth.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现状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是指学生中应对挫折承受能力较差,且比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近些年来,媒体不断报道高校学生自杀事件,高校接连发生由心理异常而引发的杀人、伤人甚至自杀的恶性事件,笔者也曾亲眼目睹过此类惨境,令人十分痛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邵灵红;论高校大学生“问题群体”的危机干预体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一涛;孟宪卿;苏文革;吴彤;魏希进;;情绪因素对健康人心血管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初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5期

2 魏俊彪;张坤;张静;;大学生焦虑与应付方式、防御方式的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张德臣;;关于高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杨笑琪;;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刘秀芬;王永杰;;亟待加强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孙巧霞;;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索[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裴璐;;维汉两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及对策分析[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王坤玉;;大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与心理健康的意义[J];才智;2008年15期

9 王淑丽;;浅谈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及自我应对方法[J];才智;2010年13期

10 唐梁;吴婷婷;;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才智;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炳芳;聂金全;李卫国;;浅析人本主义教育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上的作用[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炳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调查分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王炳芳;;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顾鸿;;海员应付方式特点的研究[A];江苏航海2010年第4期(总第85期)[C];2010年

5 曾其毅;;如何建立儿童成功智力和心理健康与家庭关系初探[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6 宋京晶;施钢;周蜜;;大学本科保送研究生学生人格发展特点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谢利军;补肾调气法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电生理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汤月芬;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影响、相关危险因素和雌激素受体的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石建;“心身医学”理论中医药学溯源及其对SLE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陈妙;台湾地区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现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任其平;主体的在世之在[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黄志强;高压氧改善慢性应激大鼠抑郁症状的效用和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迪;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查与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娟;基于人格因素的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孟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校园心理环境优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葛桥;论工读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江南大学;2010年

5 梅秀峰;情志(怒志)因素与早期高血压病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张娟;情志(恐志)因素与早期高血压病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李小凤;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洪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其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孟凡纳;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伍丽华;网球运动对大学生群体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建设全方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济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巡礼[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冉超凤;;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20期

3 肖伟宏;;心理健康教育与做好高校危机干预工作的探索[J];青春岁月;2010年16期

4 张丽艳;徐铭;;和谐校园建设中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科技资讯;2009年18期

5 吴彩虹;;大学生心理健康风险评估及危机干预[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张海涛;苏苓;;浅议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24期

7 杨微梅;黎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构探析[J];高教论坛;2010年01期

8 曹建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维立体模式的构建[J];理论界;2005年12期

9 杨建飞;;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的建立[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6期

10 周立;高文义;张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A];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与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6年

2 郭辉;李蔓荻;祖娜;;加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的探索与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蒋峰;;护士对癌症病员危机干预的探讨[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北京印刷学院[A];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与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6年

5 童开妙;;危机事件压力报告法在灾难后的应用探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童开妙;;危机事件压力报告法在灾难后的应用探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8 福建晋江市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环;;关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张立信;;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贾臻;我心深深处,中有千千结[N];青岛日报;2011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赵安平;冲动式自杀可以预防[N];健康时报;2007年

3 师欣;被自杀困扰的村庄[N];南方周末;2004年

4 刘庆传;探访“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热线”[N];新华日报;2004年

5 何连弟;如何对学生“危机干预”[N];文汇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周其俊;上海应建24小时“疗心”热线[N];文汇报;2011年

7 记者 麦正伟 张明海;波密县多渠道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致富[N];西藏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敖晓妮;弱势群体生活补贴金又提高了[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9 王立新(作者单位:淮北相王府宾馆);做好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N];安徽经济报;2002年

10 张尚海;请关注和扶助弱势群体[N];安徽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慧铭;深圳市危机干预热线的组织与服务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李新军;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董经政;东北老工业基地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马前锋;音由心生 乐者药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前锋;音由心生 j者呭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7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D];南京大学;2001年

9 潘洪阳;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保护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延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林;关于弱势群体和改善我国民工人权若干问题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2 冯焱;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拥政;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孟凡平;伦理学视野中的社会弱者[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谢敬;当前中国社会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章燕;关于草根NGO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金旺;社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俊;论我国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许东文;论我国社会的社会弱势群体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顾孝文;关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弱势群体:一项质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11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11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1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