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现代性语境下教师的个体话语权

发布时间:2018-01-13 07:48

  本文关键词:论现代性语境下教师的个体话语权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话语 个体话语权 现代性语境


【摘要】: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以个体话语权作为契入点是探讨教师现状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言语源头与时代特征。在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共时性"特征的现代性语境下,通过剖析教师个体话语权的实然状态及意蕴重组,以期对教师专业研究的转型和发展提供某些启迪,维护教育话语空间领域中教师自身话语的"我性"主体意识,彰显教师应有的专业地位和作用。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Taking the individual right of speech as the starting point is the source of speech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teachers are facing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ity,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ynchronic"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By analyzing the actual state and implication reorganization of teachers' individual discourse right, this paper hopes to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discourse space, teachers'"self-consciousness" of their own discourse should be maintained,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tus and role should be demonstrated.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H030;G451.6
【正文快照】: 现代性语境作为教师话语活动的环境及话语活动所创造的能够引发话语滋生复义的“语义场”,在催生了教师自我意识、自我理解由群体主义向个体主义转变的同时,也引发了教师自我认同感的意识危机及个体话语世界的相对空虚化。本质上,“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铁芳;教育学话语的现代性转向与生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2 刘高峰;现代性话语体系下的风险与风险控制[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4期

4 胡福贞;;论教师的个人话语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郑碧强;张叶云;;企业志愿服务行为对顾客购买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顾客道德认同的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戴卫东;;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责任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郭松;;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陈莹莹;;《沐浴在阳光中》:对话与狂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夏薇;;浅析重庆方言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9 苏宁;;多维叙事视角与人生反思——从叙事视角谈王蒙的《杂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10 周述波;;革命时代的女性悖论与多声表达——试论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复调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廖慧卿;;中国公共卫生危机的多中心治理之维[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干成俊;;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人的实践活动的空间拓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6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7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张U,

本文编号:1418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18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8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