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德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观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8-01-13 11:52

  本文关键词:德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观的现代启示 出处:《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恩格斯 人的本质观 “以人为本”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观,对我国学校德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人的本质观是"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必须关注的基点;人的受动与能动的一致的人的本质观要求"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要把学生看做是德育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体;共性与个性统一发展的人的本质观要求"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在学生的共性发展与个性塑造两方面要保持协调。
[Abstract]:Marx Engels's view of human nature, the moral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how to do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eople": the essence of nature and society of the unity of the concept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people-oriented moral educati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human nature; by moving the same person and active view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o students as the" people-oriented i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subject and object of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common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nature of the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of the unific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view on the requirements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 "people-oriented" in two aspects of students build to maintain coordination.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以人为本”作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和理性反思。坚持“以人为本”,反映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需要、主体情感和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4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新涛;;教育公平与农民受教育权益问题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雷晋虞;;邓小平教育思想新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文奎;;外国教育家论教育、人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任钟印;;略论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几个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秉翰;;教育解放人——兼议马克思“解放”的一个命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陈金芳;黄楠森;;试论毛泽东的全面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定仁;;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马爱杰;;大力发展科教事业 促进生产力发展[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汪盐;;简论综合技术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A];首届"华星杯"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优秀论文评选[C];2004年

9 刘洪军;;劳动技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历史学教授 罗志田;为学应是一片欢喜境界[N];南方周末;2009年

2 浙江省宁波教育学院中文系 余群;因为快乐 所以收获[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孙正聿;用哲学激发灵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方立新;把学校建得最安全也是为世界做贡献[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闯;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18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18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0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