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认知——情感系统
本文关键词:学习的认知——情感系统 出处:《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一定的情境下,综合考虑学习的认知和情感因素代表着学习研究的新进展。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综合考虑使得传统的学习研究开始考虑情感对认知的指导和动力作用,重视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外部的行为与内部的认知过程相结合,内部的认知过程与内部的情感导向相结合。学习研究进入到一个从外到内,内部更加细化的阶段。
[Abstract]:In certain situations, new progress in considering the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factors of learning represents the study. Considering the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factors makes the study the traditional guidance and power began to consider the role of emotion on cogni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attention for behavior and the internal cognitive process of external combination and the internal cognitive process and internal emotion oriented combination. The study entered a stage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more refined.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学习研究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拓展,从大的方向上已经形成了行为取向(行为主义)、认知取向(认知主义)、情感取向(人本主义)三个大的研究取向。但各种研究取向均关注于学习过程或学习研究的某一个微观侧面,缺乏各层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宏观上学习者与环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雪梅;;从认知情感角度解析网络外语教学环境下的意义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2 修巧艳;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述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于松梅,杨丽珠;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石林平;;网络环境下积件理论的外语教学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2 高雯,杨丽珠;国外关于儿童特质稳定性理解研究的新进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支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振新;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复杂问题解决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玉芳;持续性社会事件认知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静美;基于认知学习的跨国公司高管团队(TMT)的内部网分层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向永;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活动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修巧艳;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春雨;基于情境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凤英;中学生延迟满足与自我调节学习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美妮;基于网络的中学物理情境学习平台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左雪;3-5岁幼儿不同情境下延迟满足及延迟策略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高雯;3~9岁儿童特质稳定性理解发展特点及其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丹;情境认知与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学习[D];苏州大学;2005年
9 姜红娟;作文情境全程优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婷;多元智能统整小学识字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新;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者[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9期
2 钟志贤;刘春燕;;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4 吴康宁,程晓樵,吴永军,刘云杉;教学的社会学模式初探[J];教育研究;1995年07期
5 黎加厚;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04期
6 郭成,陈红;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09期
7 查有梁;“启发—创新”教育模式建构——教育建模的案例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10期
8 汪刘生;论教学意境[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12期
9 王文静;贾斯珀系列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11期
10 王文静,郑秋贤;贾斯珀系列──基于情境认知的美国数学学习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淑英;;合理调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2期
2 张伯邑;;多媒体教学中画面艺术的功效[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3 ;李吉林:情境教育[J];今日教育;2011年06期
4 左春雨;;元认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梁俊亮;;促进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虚拟实验系统模型设计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年04期
6 谭平;彭豪祥;;中小学教师教学认知偏差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7 李军霞;;元认知理论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示[J];华章;2011年13期
8 周汉伟;;浅谈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情境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7期
9 王理;冯洁;;基于多元智能因素分析的教学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李文宏;;以认知建模为支架的适应性学习系统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姚文忠;刘范;;6—12岁儿童对落体运动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2 崔继锋;;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曾和龙;;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杨岚;;我国情感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梁,
本文编号:1425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2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