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6年男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横断历史研究
本文关键词: 大学生 应对方式 横断历史研究 元分析 出处:《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选取23篇有关男女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的表现差异的研究报告进行横断历史研究以及一般元分析。结果发现:(1)2001—2006年男女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2)除"求助"和"幻想"因子得分存在性别显著差异外,其余四个因子均未表现出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容易采取"求助"、"幻想"等方式应对问题。
[Abstract]:Twenty-three reports on the differences in coping styl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or cross-sectional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general meta-analysi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coping style of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from 2001 to 2006; (2) except for th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score of "seeking help" and "fantasy", the other four factors did not show gender difference. Girls were more likely than boys to adopt the ways of "seeking help" and "fantasy"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5CSH014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近年来,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程度愈演愈烈,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也逐渐上升。面对各种压力以及应激源,人们如何应对,更倾向于采用哪种应对方式便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的学术趋势搜索中键入“应对方式”一词,它的学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冬梅,刘冬梅;大专生应对方式的差异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余欣欣,罗日新,沈阳;高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李恒;;大学生压力及其应对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7年09期
4 吴素梅;高师学生应对方式现状研究[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5 潘敏;石丽;周金莲;李丹;袁琼;周威;黄万琪;;不同学科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4期
6 佟月华;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1期
7 张亚林;祖永建;曾文琦;闫景新;;精神挫折后不同人群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3年01期
8 江光荣,王铭;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9 董耘,李萍,朱孔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5年11期
10 刘宣文,江帆,董岩芳;我国近十年来应付方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2 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秀娟;大一新生的应对方式及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玉芹;宋江艳;李惠萍;;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安徽医药;2009年06期
2 吴松伟;麻晓鸽;;网球专项大学生竞赛失败应对方式的实证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1期
3 谭先明;罗冬林;;运动员大学生与非运动员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4 冯晓伟;;大学专科生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J];才智;2012年04期
5 元小佩;;高职生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陈小华;;论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 李艳红;;当前高校心理咨询的特殊“供求矛盾”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张国华;佟秀莲;张彦云;;大学生社交焦虑形成因素分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04期
9 尚文晶;杜玉凤;何雪娟;马胜辉;孙大永;;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杜玉凤,李宇彤,魏素丽;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的防御方式比较[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魏爱棠;;浅析中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内涵[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邱达明;;师范院校大学生身体锻炼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张诚;;我国成年女足运动员比赛中应对方式特征与培养思路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罗跃龙;彭春平;廖永毅;;划船运动员赛前训练期个性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宋京晶;;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及心理教育效果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海信;梁宇颂;;大学生心理危机根源探索及预防策略[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振涛;高磊;毛富强;;强迫症疾病行为的精神病理机制研究[A];第六届中国森田疗法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滕燕;周敏;姜乾金;;一线电力职工心理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玲;吴爱勤;;经前期综合症妇女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许小冬;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王悦;以Engel模式为中心实施自愿戒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朱国锋;船长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8 董会芹;3-5岁儿童同伴侵害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应对策略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阳泽;自尊需要的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石建;“心身医学”理论中医药学溯源及其对SLE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浩;心理行为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承受力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畅;监狱警察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钰静;中文版OQ-45.2信效度研究及初步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邹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压力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熊良斌;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曜;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丽娟;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心理发育特征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伟珍;高中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焦金梅;大专生的嫉妒及其与情绪调节、应对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孟庆良,马力,全建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郝志红,梁宝勇,邵秀巧;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因素研究的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5 王海萍;从社会支持理论谈高校辅导员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6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04期
7 余欣欣,罗日新,沈阳;高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李舒波;从实证走向理论──谈当代心理学方法的转向[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9 邢建辉;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方式量表的介绍与检验[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王玲,唐红波,郑雪;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广州、澳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静;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恒彩;李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2 居晓靖;;大学生心理应对方式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以太原科技大学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3期
3 郭楠;;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研究述评[J];医学教育探索;2006年04期
4 杨雪丽;;外语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年07期
5 谭平;彭豪祥;;710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曹晖;肖伟;曹聘;刘敏;;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曹晖;肖伟;;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凌宇;朱翠英;刘文俐;;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2期
9 彭豪祥;;652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3期
10 周林;;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利;;大学生学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研究评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柳春香;;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蔡琼华;郑雪;;大学生自我妨碍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谷传华;艾山江;;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民族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郭瞻予;单常艳;;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赵春辉;马世超;;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编制的验证性因素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傅素芬;徐科君;郑蝾君;黄学文;;大学生自动思维、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王春芳;辛志勇;王伟;;大学生价值观与其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钱丽菊;姜乾金;;大学生考试应对的相关因素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2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4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宋波;召开大学生见面座谈会[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7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8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鹏飞;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其应对方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万德智;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路翠萍;大学生思维方式、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5 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钱丽菊;大学生平时应对与考试应对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肖友琴;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及与其恋爱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张丽;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结构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9 马先明;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贾婧;大学生交流恐惧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0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5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