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变迁的制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3 23:13

  本文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南京国民政府 民众教育馆 绩效 制度缺陷 出处:《教育学报》2008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代乡村社会改变的关键是民众认同并逐渐掌握新的现代性经济、政治和文化技能,而诸技能的全面导入、传播对于各种单设机关而言是力所不及的,需要设置综合性组织机构来承担。民众教育馆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借助行政力量掀起的民众教育运动综合机关,对当时乡村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基层政治、农业生产的近代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的产物,它更多考虑的是政府偏好和政党意愿,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弊端妨碍了其最大绩效的发挥,最终导致整个民众教育运动走向失败。
[Abstract]:The key to the change of modern rural society is that the people identify with and gradually master the new modern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kills.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a comprehensive organization to undertake. As a comprehensive organ of the popular education movement initiated by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with the help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the cultural level of the rural people at that time and rural grass-roots politics were improved.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but as a product of mandatory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t is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preferenc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will of political parties. The defects and drawbacks of the system hinder its maximum performance and ultimately lead to the failure of the mass education move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第四十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研究”(项目编号:20060400402)。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20世纪以来,近代中国乡村‘旧趋崩溃”的情势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各种“社会改造”思潮。民众教育便是在这种背景下,由南京国民政府借助行政力量自上而下掀起的颇具声势、“由教育改造以达社会改造”的教育运动。民众教育馆作为这场运动的综合机关,担负着推行国家政策、促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军;;试析南京国民政府参与国际教育组织的动因及政策举措[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2 常国良;;关于中外教育史教学接驳问题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8期

3 王家灿;;影响中国教育的几件事[J];新经济;2000年09期

4 刘克辉;;南京国民政府对乡村教育思潮的回应[J];天中学刊;2011年04期

5 张量;;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群星灿烂的香港达德学院述略[J];书屋;2011年07期

6 蔡伟华;;中国教育史上的教育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7 周洪宇;;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历史自觉意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1期

8 李峰;;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变革——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上)[J];甘肃教育;2011年13期

9 刘娟;;墨子教育思想简析[J];现代教育;2011年Z1期

10 李峰;;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变革——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下)[J];甘肃教育;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成宪;;对“中国教育史”的几层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辨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马秋帆;;《东北地方教育史》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3 郭齐家;;中国教育史研究断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赵刚;;日本学者中国教育史研究概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徐毅鹏;;在开题会上的讲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高增德;;应当确立雷沛鸿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江铭;;在开题会上的讲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李露;;中国教育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徐娟;;试评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童子军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熊明安;;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1996年学术年会总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英国;至清至静 至纯至性[N];黄冈日报;2010年

2 ;中国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传承历史文明 创建教育名城[N];南京日报;2007年

4 记者 解希民 黄奎 通讯员 孟吉清 通采 解 辑;河北滦平实现教育全免费[N];中国财经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董洪亮;用群众智慧描绘教育蓝图[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高子发 胡作政 通讯员 谢东芹 马宗祯;会宁教育:迎着太阳走[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宋晓梦;沙磁教育 亟待发掘的教育宝库[N];光明日报;2003年

8 首席记者 裘浙锋;上虞均衡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梦想都开花[N];绍兴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程熳;黄石教育:在变革中前行[N];黄石日报;2010年

10 袁新文;仅有制度还不够[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国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广少奎;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及其行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爱勤;会通中西 融贯古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蒋纯焦;一个阶层的消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邓小泉;中国传统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世宏;知识,传承与教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星霞;学校发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顾月琴;日常生活变迁中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侯瑞;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娜;南京国民政府的战时训育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牟秀娟;南京国民政府乡村师范教育运动述论(1927年-1937年)[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袁德亮;《壬戌学制》:中国教育自主意识觉醒之标志[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晖;顾树森教育生涯与学术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刘强;1927-1937年安徽教师群体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周辉;庄泽宣“新教育中国化”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崇芝;《美育》杂志与“五四时期”新美育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沈秋红;明清私塾管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9 毛信元;清代贵州榕江地区义学政策实施情况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张曙光;民国时期广东省内高校华侨学生教育状况研究(1937-1949年)[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8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58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4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