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孟宪承民众教育思想与实践探微

发布时间:2018-01-24 08:56

  本文关键词: 孟宪承 年长失学者 生计 联络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进步教育家孟宪承,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众教育运动中,创造性地将西方的成人教育思想与当时中国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中国化的民众教育理论体系,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民众教育的本质是对大多数人民的教育,但重点是对年长失学者进行补习教育;目的是培养民众的几种基本力量,尤其是生产和组织力量;主要进行的是以生计教育为主并包括娱乐和公民的教育;其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共同力量。在民众教育思想渐被人们重视并不断提及孟宪承民众教育思想的今天,梳理孟宪承的民众教育思想不仅必要而且重要,它对我们廓清民众教育理论源流,全面展示民众教育思想和实践,皆有重大意义。
[Abstract]:The progress of educator Meng Xiancheng, in the public education campaign in twentieth Century 20s and 30s, the creative Western adult education thought and the actual time China organically, has formed a set of Chinese public education theory system, it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parts: the essence of public education is for the majority of people's education, but the point is the older scholars lost remedial education; several basic purpose is to cultivate people's power, especially the power production and organization; mainly is the livelihood education and includes entertainment and civic education; the ne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trength of the whole society. The educational ideas of the masses gradually taken seriously by people and constantly refer to Meng Xiancheng public education today, combing the mass education thought of Meng Xiancheng is not only necessary but also important, its theory origin of our public education clearan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lly display the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the public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985”工程之“孟宪承文集”相关阶段性成果,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资助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民众教育是孟宪承教育思想里“着力最著”的一个领域,在他的论著中占有相当的篇幅。“尝用我们的心思,并且运用我们的毅力”开展民众教育,是孟宪承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在开展对民众普及教育的历程中,他继承孔子“有教无类”和孟子的“制民之产”的思想,吸纳西方“成人补习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慧梅;;民国时期关于民众教育概念的论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文珍;孟宪承民众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晓林;;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其现实启迪[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洪港;梁漱溟社会教育思想初探——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践谈起[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研;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的社会教育[D];四川大学;2007年

5 余小波;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正文;文凭与社会资源交换的社会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丽娟;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天树;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识字运动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晓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发展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建华;民国时期四川特殊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周辉;庄泽宣“新教育中国化”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付文珍;孟宪承民众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后开亮;抗战时期的四川社会教育[D];四川大学;2007年

9 聂曙廷;试论《安徽俗话报》对中下层民众的启蒙教育[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鹏;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研究(1929-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于述胜;民国时期社会教育问题论纲——以制度变迁为中心的多维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2 董远骞;教育学大师孟宪承的教学和治学作风——纪念孟宪承老师诞生106周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周慧梅;;民国时期关于民众教育概念的论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张蓉;试析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办学特色[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系主任 杜成宪 上海行健学院讲师 张爱勤;孟宪承与现代中国教育[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爱勤;会通中西 融贯古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易琴;知识传授与学术探究: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文珍;孟宪承民众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59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59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8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