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追求创造性和谐: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域中教育的文化使命

发布时间:2018-02-03 08:07

  本文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教育 文化使命 创造性 和谐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诉求是"全球伦理",它主张人与自然、与群体的和谐统一,倡导人回归自然,获致"家园感";倡导人回归群体,获致与他人共享的和谐生活。某种文化代表人类生活的某种方式,建设性后现代视野下教育的文化使命就是更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即教会人过一种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整个世界创造性和谐共存的生活。这种文化在类型学意义上,以创造性和谐为根本价值取向,在文化结构学意义上,以各种文化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为根本特征,在文化建构途径的意义上,要使学生学会处理好与自我、与他人及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Abstract]:The value demand of constructive postmodernism is "global ethics", which advocates the harmony and un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advocates people to return to nature and get the "sense of home". Advocates return to the community and get a harmonious life shared with others. A certain culture represents a certain way of human life.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education in a constructive post-modern perspective is to update the modern way of life. That is, to teach people to live a life of living in harmony with others, society, nature and the whole world. This kind of culture takes creative harmony as the fundamental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sense of typology. In the sense of cultural structure, with the interdependence and organic unity of various cultures a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ense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selves, others and society, and nature.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创造性和谐: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教育及其文化使命(编号06BSJ01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积极寻求解决现代性危机之道,努力建构一种新的世界观,力图重新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诉求是“全球伦理”,它主张人与自然、与群体的和谐统一,倡导人回归自然,获致“家园感”;倡导人回归群体,以获致与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朱文;;新疆高校反对“三股势力”教育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1期

2 韩淼;;城市群中人类聚居活动中聚集型问题综述[J];知识经济;2010年04期

3 马超;郑学刚;;略论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成秋平;;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01期

5 李芳;;发挥教学研究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职业时空;2010年02期

6 袁庆珍;;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J];知识经济;2010年03期

7 李先宾;徐清芝;张燕;史高岩;刘金同;;高中生290名童年期受虐及养育方式对人格影响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8 张丽莉;;学龄前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数感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1期

9 苏西云;;拼音教学如何应对学生已学现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2期

10 林红;;让教育拥抱美丽的意趣——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米蒂;;幼儿哈尼语教学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2 党生应;;浅谈“如何培养住校生的自我管理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3 汪青兰;;师爱,要对准学生的那根心弦弹拨 一位学生对我的斜眼给我的深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4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5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6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7 郝建平;;汉代统治思想变迁对教育的影响[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8 刘巧利;;略论中国古代的“孝”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9 傅海伦;贾如鹏;;我国数学史教育和数学史研究的发展[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10 程方平;;科举沉思:文明历史与教育未来[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付洪泉;怀特海的过程思想及其意义[N];光明日报;2008年

2 王立志;步入建设性后现代新境地[N];科学时报;2007年

3 温新红;哲学与教育联姻才能开出结果实的花朵[N];科学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薛百成;以文学的姿态痴迷我家乡的鹤[N];辽宁日报;2007年

5 曲跃厚;《中国过程研究》出版[N];光明日报;2004年

6 茅院生(中国法律图书公司总经理、民法学博士生);后现代的社店关系[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曲跃厚;《中国过程研究》(第一辑)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宇杰 曲跃厚;怀特海与中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王晓华;为了共同的福祉[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美)小约翰·B.科布 (美)大卫·R.格里芬 (台湾)俞懿娴 寇东亮 郑伟 宇杰 曲跃厚/编译;怀特海 和谐回应东方[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圣角;美中社会日常生活文化比较[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朴千荣;浅论不当消费和社会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杨金风;人力资本对非农就业及其收入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4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5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叶晓川;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董印红;西双版纳傣族女性观念及其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祁进玉;不同情景中的群体认同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侠;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观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淳韵;正规避光教育对光敏性疾病防治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沈颖洁;住院医师的医德培训和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叶蕾;关于大学生对宗教与迷信关系模糊认识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崔连和;中国职业学院网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9年

6 余波;学习社区规则构建案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闫连朵;当代中国文化多元化的困境及其出路[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岩;《四书大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9 胡明哲;基于.NET的作业提交与批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 ;2009年

10 郭建荣;策略训练对高一学生英语阅读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86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86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2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