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灌输:两种不同视角的审视
本文关键词: 道德灌输 目的论 方法论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重要原理之一的"灌输论"与人们对"道德灌输"的批判,从表面来看是一对矛盾。但是从"目的论"与"方法论"两个不同视角来看,它们之间又是相容的。"目的论"的视角强调的是且只是对要达成目的本身的关注;"方法论"的视角强调的是且只是对要达成目的的方法的关注。从这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我们需要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提倡"道德灌输",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批判"道德灌输"。
[Abstract]:"indoctrination", one of the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Marxism, and people's criticism of "moral indoctrination" are a pair of contradictions on the surface, but viewed from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teleology" and "methodology". They are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emphasizes and only focuses on the purpose itself.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y" emphasizes and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method of achieving the goal. From these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we need to advocate "moral indoctri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leology". To criticize moral indoctrination from the angle of methodology.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道德灌输:认识中的矛盾“道德灌输”往往是日常生活和学术理论中鞭挞的对象,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视阈中,“道德灌输”更是没有任何“地盘”。这是有关“道德灌输”事实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来斌;“灌输论”思想源流考察[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传信;论人的个体道德生活和社会道德生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赵必华,刘孝友;发展性教师评价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邵贵君;论英语教师素质与教学艺术风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王瑞敏;;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7 仲宁;;流行词语中的大众心理[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8 刘怡翔;简论生产力概念的泛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杨乃乔;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黄世席;“约定必须遵守”与中日战争赔偿问题[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A];2007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青岛)论文集[C];2007年
2 汲传波;;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由美国明德大学汉语教学谈起[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蓝劲松;;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之学术背景——对23所美国著名高校校长教育背景与工作背景的分析[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柏森;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商娜红;守护社会良知[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光;论医疗行为及其损害的民事责任[D];湘潭大学;2003年
2 张晋升;论传媒引导和受众参与的意识互动[D];暨南大学;2000年
3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磊;国际商务英语演讲的跨文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5 李金明;防卫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杨承松;网络技术文本英译汉[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张红;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D];外交学院;2002年
8 方曙光;对我国当前体育社会问题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石占卫;中国证券新闻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10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雪;;关于“平衡”教师与学生惩罚观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2 李薇;;“新时代”影响下的比较教育研究——试析康德尔《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海艳;;解读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巍;;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陈时见;;雷沛鸿教育改革论的宏观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周卫勇;;新传统派教育目的论之历史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童大焕;学校的权力应受制约[N];中国商报;2004年
2 龚丹韵;聚焦“杨不管”现象:现代教师肩负怎样的使命[N];解放日报;2008年
3 陆彩荣;教育、科学发展观与健康成长[N];光明日报;2005年
4 史峰;构建学生道德养成的新平台[N];文汇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周雨;青少年教育:迎接挑战,贵在创新[N];重庆日报;2009年
6 牛文峰;校园网络:教育工作新挑战[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7 周刘波;新课改亟待关注德育渗透[N];光明日报;2004年
8 尚慧辉;首先教育学生成为合格公民[N];山西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立新;教育技术领域的关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松峰;论价值商谈型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3 周世厚;论霍姆斯比较教育思想中的理性批判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愪江波;以公正审视学校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姬会然;情境涵养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向华;克里夫·贝克价值教育理论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陈正华;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黄;老子教育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7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8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