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与道德的联盟:道德教育的返魅之旅
本文选题:规范 切入点:道德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德常常与规范联系在一起,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当前道德教育之所以遭人诟病,就在于把两者混为一谈,并用规范去统摄道德。规范认同需要灌输,而道德的接受则需要怀疑。规范是一种社会控制技术,而道德则关注人的生活意义和幸福。道德教育的返魅,必须建立规范和道德的联盟,并在道德教育中确立怀疑的地位。
[Abstract]:Morality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norms, but they are not the same thing. The reason for the current criticism of moral education is to confuse the two and to use norms to dominate morality. Normative identity needs to be instilled. The acceptance of morality requires doubt. Norm is a kind of social control technology, while morality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meaning and happiness of human life. The reenchantment of moral education requi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on of norms and morali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us of doubt in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1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善斌;论惩罚性赔偿制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崔常丰;由法律解释理论考察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 周云,彭光芒;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程关松;;论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赵友元;转换教育思维 重读“教育规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王洪丽,桂梁;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J];东方论坛;2004年04期
7 李咏吟;;道德归类分析与生命价值体认[J];东疆学刊;2006年02期
8 孟庆瑜;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论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龙亚君;新课程与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1期
10 苏延骏;教育公平领域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胡忠雄;正其谊以谋其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龙;行政知情权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夏正林;社会权规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琼;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D];河南大学;2008年
2 李金磊;游戏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价值[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段艺平;股东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4年
6 王世凤;小学德育新课程生活化取向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丁秋玲;公共行政主体的德性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吴建萍;正义的嬗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晓东;理解教师的道、器两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礼锐;论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甘葆露 ,李春秋;道德教育与四化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陈景磐;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常春元;关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J];安徽教育;1980年09期
5 唐自杰;对一次道德认识发展过程的分析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蒋制心 ,张嘉馥;德育概念运用上的混乱应该结束[J];兰州学刊;1980年03期
7 梁忠义;日本的教育研究概况[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3期
8 苏真;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9 栗劲;试论法和道德[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6期
10 ;江苏省教育学研究会成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凌;王影;;关于性健康教育的思考[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张正明;;西郊凹村的科教富民[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3 吴东升;;试论幼儿早期思想品德教育[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4 吕梁;;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5 董会芹;程学超;;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取向及其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执着追求 甘于奉献 常年坚持影视教育进校园[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7 _5W有;;培,
本文编号:1572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57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