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爱的三种境界
本文选题:教育爱 切入点:儿童教育 出处:《幼儿教育》2008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在儿童教育中,教育爱是教育者施与儿童的爱。实践中,教育者可能会指向儿童的不同方面,某些他们认为重要的儿童身上的优点、由于某些优点的存在而包容儿童身上的缺点或者仅仅由于儿童是一个人。指向性的不同,体现了教育爱的不同境界,即喜欢、喜爱和
[Abstract]:In child education, educational love is the love that educators give to children. In practice, educators may point to different aspects of children, some of the advantages of which they consider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certain advantages, it contains the shortcomings of children, or simply because the child is a person. The difference in orientation reflects the different states of love in education, that is, love, love, and love.
【分类号】:G6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兵;也谈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街道调查所见[J];人口与经济;1980年03期
2 羊大;简讯[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3 杨国顺;意大利举行国际儿童问题讨论会[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4 王逢贤;;爱的教育、陶冶教育新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5 何少刚;杨开壁;陈文学;施继龙;;思想教育笔谈[J];四川教育;1980年04期
6 赵璧仁;;鲁迅与儿童教育[J];天津教育;1980年09期
7 汤u&民;;谈谈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J];语文教学通讯;1980年11期
8 ;要重视未来[J];安徽教育;1981年06期
9 潘颂德;鲁迅论建设精神文明[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10 熊仰华;在儿童心田撒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种子[J];江西教育;198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大章;侯怀艮;;试论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2 吕自诚;;在农村小学自然实验课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的体会[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3 程京生;;浅谈博物馆社会服务与儿童教育[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4 吕自诚;;在农村小学自然实验课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的体会[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5 胡美华;荆在京;;谈陶行知发展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那一德;;以陶为师 教书育人[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7 陈剑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教改中应用的尝试[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8 谢水芬;;陶行知的《我们的信条》是现代教育学的精髓[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9 周玉凤;;略述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工作[A];纪念新四军建军五十周年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10 傅绍昌;;宋庆龄人才观探析[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吾金;对“创造教育”的前提性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陈鹤琴的家教原则[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3 本报驻明斯克记者 刘飞 田晓军;白俄罗斯注重儿童校外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蔡韬;“理财教育”从小做起[N];黑龙江日报;2000年
5 孔凡真;教孩子学会应付意外[N];江苏科技报;2000年
6 杨榕;重视儿童书销售[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吴红梅;教育专家谈儿童教育[N];新华日报;2000年
8 朱云涓 王美;情境教育又上新台阶[N];新华日报;2000年
9 袁浩龙;别对孩子回避“死亡”[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张弓;台湾吉的堡儿童教育抢滩大陆[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侯莉敏;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蕾;情感·艺术·生态式艺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惠虹;论蒙台梭利体系之感觉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新平;儿童文学教育价值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乔梁;关于智能障碍教育的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小红;华文教材课文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黄建春;论青少年爱心培养与爱的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昌铎;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红安;中西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在教育维度中的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航;重庆市儿童校外教育培训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耿瑾;儿童教育软件中的人机交互技术应用研究—儿童音乐教育软件的设计和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4年
9 凌石德;论中央苏区文化建设的特征和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泉;鲁迅儿童教育思想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76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57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