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心理气氛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3-06 22:38

  本文选题:心理健康 切入点:家庭心理气氛 出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心理气氛的关系。方法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403名中学生的有关情况。结果不同心理健康状况被试在家庭心理气氛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方面差异显著(t=1.82~6.20,P0.05~0.001),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组被试在上述各方面的平均分数均显著高于身心健康状况较差组;被试家庭环境因素(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和组织性)与其"社会健康"相关显著。结论家庭心理气氛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与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family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 Methods 403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elf-rated health assessment scale and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in Chinese version of FES-CV.Results there were different mental health trait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affinity" of the subjects in the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 of the fami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expression, independence, success, knowledge, moral and religious views, and organiza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the subjects with good mental healt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 poo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 family environment factors (intimacy, emotional expression, success, knowledge, entertainment, morality and organiz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ir "social health". Conclusion Family psychological climat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with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作者单位】: 中国.石家庄学院教育系 中国.石家庄学院教育系
【基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家庭心理气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终结成果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春荣,李梅娟;家庭环境与幼儿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2 郭兰婷 ,张志群;中学生抑郁情绪与童年经历、家庭和学校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秀娟;邵爱银;毛月满;;余姚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J];安徽医药;2006年03期

2 邱海棠;李静;杜莲;罗庆华;蒙华庆;;27例青少年抑郁症家谱图分析[J];重庆医学;2007年06期

3 陈美英;曹素贞;陈玉妹;;青少年抑郁障碍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探讨[J];重庆医学;2009年07期

4 刘超;梅建;;儿童抑郁与儿童社会期望的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5期

5 魏慧平;陈健芷;刘爱书;;中国近10年来儿童抑郁研究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6 陶庆兰;刘阳;耿婷;;大学生抑郁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上海精神医学;2007年05期

7 周琳琳;范娟;杜亚松;;上海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状及其与生活事件关系的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9年03期

8 朱益;仇剑];;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9 李文君;王锋;;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研究[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陈云辉,李平,姜晶;初中生逆反心理现象学生精神卫生状况对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本琴;3-4岁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须芝燕;初中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干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武萍;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构念特点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志萍;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亚磊;高中生抑郁状况的团体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影;农村儿童家庭教育中祖辈与父辈冲突的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玺;南阳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8 叶慎花;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芳芳;缺损型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10 陈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卢世臣,翟金国;中学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1999年03期

2 张洪波,陶芳标,曾广玉,曹秀菁,许韶君,余霞玲;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6期

3 刘贤臣,杨杰,唐茂芹,彭秀桂,胡蕾;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年龄性别差异[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年01期

4 陶国泰,邱景华,李宝林,曾文星,徐静,DeborahGoebert;独生与非独生儿童心理发展的纵向分析:南京的十年追踪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剑辉;;探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成才之路;2010年20期

2 段辉涛;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丁伟祥;殷晓旺;张文;;因子分析法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年01期

4 欧阳林,王新,吴军伟,马建荣;对裕固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李鸿玮;;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3期

6 张文静;张增智;马希鹏;李军;刘颖;;中学生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04期

7 韩笑;张倩;;中学生自我隐瞒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8期

8 高翠青;戴伏英;刘华平;;儿童期虐待经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2011年04期

9 姜晓梅;张兰;;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杀态度的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于华林;韩利群;王鹏;高峰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适应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辉;李红;;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李晨;;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胡丽;赵玉芳;;汶川地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干预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豹;谢薇;陈晓;;中学生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赵瑞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李晓波;詹丽萍;董莉萍;杜瑞红;;北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徐方忠;冯年琴;;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王佳权;丁红燕;;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焱平;;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健[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嵇明霞;;初二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从江苏南京与淮安三所学校比较的角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英云 本报记者 赵琳;我市中学生“心病”越来越“重”[N];哈尔滨日报;2011年

2 记者 成雄 王玉国;市三运会暨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闭幕[N];天水日报;2009年

3 赵文;中学生为何不认技校这条路[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4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5 朱剑慧;以色列中学生:成绩不是生活的中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石雨川;穿要名牌 吃要精美 用要高档观[N];雅安日报;2008年

7 黄艾禾;一个另类中学生的写作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8 孟民 祝嘉;完不成社会实践 中学生不能毕业[N];宝鸡日报;2009年

9 记者 邵涌河;我市一中学生发明英文规范 书写训练方案获国家专利[N];赤峰日报;2010年

10 高密市第五中学 吴宾;新课标下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探究[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3 郑淮;场域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5 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月娟;中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8 杨小洋;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及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苗;中学生物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实施干预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岩;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对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郎碧琪;中学生参与“网婚”现象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紫健;肥胖与正常体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姜晓梅;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杀态度、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尹霞云;中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海芳;男性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干预对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任艳;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梁惠珍;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76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576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f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