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信息技术教学 切入点:迁移理论 出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学习迁移是指一种情境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情境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一种学习促进了另一种学习,则为正迁移;如果干扰或抑制了另一种学习,则为负迁移。关于学习迁移,国内外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研究。1901年,教育心理学家桑
[Abstract]:Positive learning transfer refers to the effect of experience acquired in one situation on learning in another situation, which may be positive or negative. If it interferes with or suppresses another kind of learning, it is negative transfer. Regarding learning transfer, many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at home and abroa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t and have carried out a lot of research. In 1901,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Sang
【作者单位】: 辽宁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辽宁省电化教育馆;
【分类号】:TP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邱焰;;谈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舒其伟;认知心理学与大学体育教学[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3 刘萍;尹德谟;;浅析双元结构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4 郝宁;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看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缺陷[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5 于萍,王荣媛;大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的比较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罗丽芳,连榕;学业成就中等生和学习优良生的自我监控与语、数、英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沈旭东;对高二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方程式的编码调查与教学启示[J];化学教育;2003年11期
8 龚德昌;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化学教育;2004年05期
9 杨丽娟,吕琳,徐林培;转变初中生化学前概念中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J];化学教育;2005年11期
10 陈旭,李雪梅,韩红艳;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变革的理论探讨及结构模式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郭裕建;语感及其心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国宏;蕴涵概念内隐获得与发展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谊;专长的实质:限制与精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丽芳;学业成就中等生的成就目标、自我监控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晓莹;一种评价学生学习状态的新方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余迅;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程艳红;化学建构性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孟迎芳;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单美贤;虚拟实验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丁俊武;论体育学习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8 叶芗美;“写作小组”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伟;论例证功能的对等[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10 邵雅利;新手—熟手—专家教师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丽霞;韩清献;;浅析“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的培养——解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肖映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6期
3 肖映铭,谢景政;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差异教学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玫锋;;合理设计任务,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2 沈建荣;;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08期
3 黎献红;;计算机教室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1年47期
4 李丹;;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何焱;;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广西轻工业;2011年07期
6 黄培忠;;探索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5期
7 万宏;;PBL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科技与企业;2011年08期
8 刘江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2011年Z2期
9 李茜华;;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课的兴趣[J];才智;2011年19期
10 潘晓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考和实践[J];福建电脑;201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娜;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魅力效应”[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2 子长县安定中学 贺飞燕;浅谈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N];陕西科技报;2009年
3 吉林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 蒋凯;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二中学 陈建军;新课程新教法新学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5 王爱胜;拯救任务驱动正当时[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6 滏春中学 李继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N];中煤地质报;2008年
7 张清;农村中小学网络机房的搭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8 广东省揭西县张武帮中学 黄俊丰;优化信息技术上机课[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9 市开发区朱曹中心小学 徐继梅;浅谈过程性评价的运用[N];连云港日报;2009年
10 叶建军;保护好您的电子教室软件[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武成瑶;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学习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曹新跃;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初青瑜;问题解决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蒋在强;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策;长春地区中学有效开展信息技术课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颖;大学信息技术课PBL模式设计与应用[D];河北大学;2010年
7 陈宁宁;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12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61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