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德国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动力分析
本文选题:德国 + 国民教育体系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1期
【摘要】:19世纪30年代,在"国家形成"、民族主义、丰富"思想宝库"的支撑、"开明君主"的领导和德意志"仁人志士"的推动下,德国国民教育体系最终确立。近代德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深深烙上了国家和民族的印记,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性与国家性。
[Abstract]:In the 1930's, the German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as finally established under the support of "state formation", nationalism, wealth of thought, the leadership of "enlightened monarch" and the German "people with lofty ideals".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German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as deeply imprinted the nation and nation, and embodied the strong nationality and national character.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55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旭东;格林的教育发展和国家形成理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宏;;对现代学校教育的一种历史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2 龙安邦;刘玉芳;;构建课程位动态平衡模型——分析课程与知识、学生、社会关系的新视角[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许庆如;;马丁·路德论普及义务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陈沛志;王亚平;;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4期
5 张利利;;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启示[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强;大学生命教育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单春艳;俄罗斯教育发展对其国家竞争力影响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3 蒋菠;竞技走向健美:大学体育人文精神重塑[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宗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1929-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磊;公立学校运动与美国公共教育的现代化(1830-1860)[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伍文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心理疏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殿书;;中国商品在德国[J];国际人才交流;1993年09期
2 大卫;德国:历史与未来[J];当代体育;1998年14期
3 邢来顺;灰烬中飞起的不死鸟──论德国在一战和二战后的重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德国留学最新情况问答(上)[J];华人时刊;1999年18期
5 Ch.帕伦梯恩,A.克洛克,K.胡勒尔曼;德国的青少年贫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6 ;全球扫描30天[J];科学大众(中学版);2002年10期
7 ;连体斑马成明星[J];少儿科技;2002年03期
8 粒奇;德国火车邮戳[J];集邮博览;2003年04期
9 张健;从教育为人民服务谈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J];职教通讯;2004年02期
10 刘念;一个留德中国学生的衣食住行[J];留学生;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旭;姚士谋;许刚;;德国生态工业发展对我国较发达地区城市的借鉴——以无锡市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傅阳;;从德国城乡建设的经验看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实施[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3 周谊;;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张伯海;;在德国《GEO》和《STERN》杂志专家讲课班上的致词[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邵建东;;德国“双轨制”法学教育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6 朱育菁;刘波;冒乃和;陆萍;;德国食品安全监控体制及监控的运作[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传增;肖建庄;雷斌;;德国再生混凝土应用概述[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Hans-Ulrich Lindenberg;;德国钢铁工业的战略和结构、技术的发展[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9 郑研;;德国:经济与法律手段并重[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专刊(2)[C];2003年
10 田贵全;;德国固体废物存放场现状及其类型划分之研究[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秋风;两种教育观[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梁捷;专家建议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08年
3 记者 王端鹏;我市出台建设“和谐教育”意见[N];济南日报;2006年
4 记者 史芳 鲁日峰;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特约通讯员 庞博;陕西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蒋家琼;提高美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N];光明日报;2004年
7 记者 李晓建 刘跃伟;创业更是一种就业[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卢晓平;我国保险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王优玲;金融理财知识,应尽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记者 钱春弦 孙彬;学前教育应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旭群;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翁裕斌;德国全能金融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徐聪;德国公共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4 徐沛君;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邓白桦;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道刚;思想的自由与约束[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杨文俊;美德日社会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灏;光电子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与演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沛;凤凰涅i肹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莹莹;1919-1933年纳粹党与德国大资本家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姜丽丽;德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淑丽;德国比较法学纵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刘爱龙;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庞潇;中德两国失业保险法比较之法理思考[D];山西大学;2007年
6 张翠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朱文俊;德国律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郝宁;德国新安全观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袁春旺;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金融支持[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贺红岩;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学位制度的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58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75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