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成因与对策
本文选题:大学生 + 心理疾病 ; 参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摘要】: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多方面的社会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疾病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应良性互动,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Abstract]: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suffering from various kinds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pressure. They encounter more and more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s in the aspects of study, life and social adaptation, which lead to va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Psychological ill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key problem affecting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ociety, school, family and other aspects should interact positively to create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马列主义学院;
【分类号】:G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祉妍;李新影;杨小冬;葛小佳;;青少年焦虑、抑郁与偏差行为的行为遗传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意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李静;;陪审制度的文化解读——兼论我国新陪审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王文科;经济全球化、全球问题与全球伦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奚玮,何艳芳;“治愈”抑或“缓解”:死刑复核程序改革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王海明;公正: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胡云乔;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夏文斌;公平原则与和谐社会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尹丽;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勇华;简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2年
2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5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孟利民;取得时效制度存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王富博;合同格式条款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10 鲁智勇;政府干预经济的法理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潘玲,王米渠,龙鑫,李炜弘,张天娥;10a来双生子医学研究的进展与证候起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11期
2 陈祉妍,黄峥,刘嘉;同伴互评对初中生的TAT中亲和意象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3 白云静,郑希耕,葛小佳,隋南;行为遗传学:从宏观到微观的生命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4 刘晓陵,金瑜;行为遗传学研究之新进展[J];心理学探新;2005年02期
5 干建平,郑坚;中国双生子出生率和出生性别比的地区分布[J];中国卫生统计;2001年05期
6 杨小冬,罗跃嘉;焦虑障碍患者的注意偏向和自我注意特点(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开玉;孙登发;张传恩;;大学生网恋的心理成因及危害[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2期
2 周春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创新[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3 王珊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4 李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7期
5 朱焕;;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法模式探讨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谭花漫;;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7 李湘晖;;大学生宽恕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4期
8 程勋;;大学生“延缓偿付期”内的心理状况及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9 曾骏;郭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2期
10 訾中一;;论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才智;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沈克祥;孔燕;宋怡;;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元立体模式的构建[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毛荣建;;视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万志莉;钟志兵;;大学生心理冲突相关的心理因素特点[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5 蔡楷有;;对违纪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探索[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8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照春;重视大学生心病防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记者 赵大勇邋赵小羽;不善交友致大学生心理疾患,父母有责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本报实习生 张婷邋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段素菊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伍芳辉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讲师 袁光亮;引导比实践更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赵笑梅;教师心理疾病谁来治[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杨晨光;教育部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记者 陈猛;孩子的心灵需要小心呵护[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7 舒斌;我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安徽经济报;2006年
8 ;我州特岗教师资教大学生陆续到位[N];恩施日报;2006年
9 沙琼;大学生郁闷时别“硬扛”[N];健康时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杜伟静;“90后”脆弱心理的背后[N];大庆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渭玲;媒体暴力信息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齐;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沈大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10 肖秋萍;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83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8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