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消费
本文选题:弱势群体子女 + 教育消费 ; 参考:《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摘要】:我国正经历着从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转变。这种急剧的社会经济转型,引发了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连锁反应,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便是社会进一步的两极分化。当前,教育的"贫富分化"愈演愈烈,教育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均衡问题日益凸现。关心和研究弱势群体的教育消费问题,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公正的迫切要求。
[Abstract]:China is undergoing a transformation from public ownership to public ownership and coexistence of various forms of ownership. This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has triggered a chain reaction at all levels of society and in various fields,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is the further polarization of the society. At present,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edu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imbal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It is urgent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study the educational consumption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消费问题研究”的成果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益龙;有关教育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J];学术研究;2004年03期
2 朱超华;教育公平的本质及其社会价值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陶富源;“实践本体论”错在哪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昀;反垄断法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晓敏;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2 唐钟鸣;人力资本提升对水库移民创业的促动关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6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7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杨帆;论完全信息与高等教育供求均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复兴;我国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与公平机制[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婷;孙玉文;;教育高消费背后的文化动力[J];教学研究;2011年04期
2 ;资讯[J];中国教师;2011年12期
3 苗景秀;;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心理贫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4 马寒;;社会比较视角下的教育公平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美重;;论教育消费的本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廖茂忠;沈红;;教育消费的发展与公共政策的调整[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刘维奇;;收入分配对我国教育消费的影响[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张立新;王雅林;;国内外教育消费研究述评及展望[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张铁明;;中国教育市场的特点及其启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宁本涛;;世纪初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反思[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田汉族;;教育服务:从观念到实践[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刘新民;;教育应当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9 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策略[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王炳明;;教育服务实现的经济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祝慧;教育消费呼唤理性回归[N];中国审计报;2005年
2 卢一峰;浅议教育消费[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3 张国卫;农村致贫新解:教育消费型贫困[N];检察日报;2003年
4 韩平 毛s,
本文编号:1951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5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