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美国择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述评

发布时间:2018-05-31 14:44

  本文选题:择校 + 理论基础 ; 参考:《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摘要】:本文从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美国择校研究进行梳理与简要评论,通过综述研究发现,美国择校研究具备多学科理论基础和较为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择校研究具备公共选择理论、民营化理论、教育选择理论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基础;在研究方法上,美国择校研究注重研究方法与过程的科学性,而非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这些可以为我国今后的择校研究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参考与借鉴。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 this paper makes a summary and brief review of America ' s choice of school . Through the review ,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study of American school - choosing has many theoretical bases and more scientific and rigorous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ublic choice , privatization theory and educational choice theory .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曲恒昌;西方教育选择理论与我国的中小学入学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绪敖;退耕还林中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与对策[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2 蒋满元;关于弹性化政府治理模式问题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杨德勇;金融压制·金融深化·金融约束——我国金融改革道路的选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钟裕民;刘哈兰;;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及矫正——一种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的考察[J];沧桑;2005年06期

5 唐云锋;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地方债务的成因分析[J];财经论丛;2005年01期

6 王飞,张立球;中西财政理论的比较与借鉴[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7 陈富良;利益集团博弈与管制均衡[J];当代财经;2004年01期

8 詹福满,苗静;有限政府理论的现代解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王学军;政府规模膨胀的原因及对策:一个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10 林光纪;渔业公共物品经济的初步研究[J];福建水产;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方辉;;民意调查与公共政策评价[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勤;会计信息与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2 王性玉;中国证券市场博弈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晔;资本市场发展与财政制度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5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廖国民;转型时期的中国软预算约束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欧文汉;公共支出管理的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李清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乔观民;大城市非正规就业行为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玉玺;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与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盼文;天津市外汇市场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3年

2 余芳;我国公立中小学校和教师关系的法理学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厚勰;美国择校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海兵;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杜永豪;我国乡镇行政机关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李武艳;公共选择与转型中的城市社区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周文韬;我国气象信息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8 魏华明;财政支出领域寻租现象及对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张虹;基础教育中的民汉合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何丽雅;国家创新体系动力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曲恒昌;当今世界教育私营化特点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娅丽;郑艾萍;;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丛玉燕;;发展我国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应注重的问题[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3 胡颖蔚;李睿;;浅谈赏识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4 韦吉锋;;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的理论基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钟志贤;;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心理学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6期

6 李永云;;体验式教育的理论基础浅析[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1年05期

7 肖菊梅;;杜威的教材观:理论基础与实践应对[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罗娴;贺红风;;法律效力与选择范围:美国开放入学政策比较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6期

9 孙琼玲;任翔;;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4C/ID)研究[J];软件导刊;2011年07期

10 李煜;;论陈鹤琴教育思想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天平;;“中体西用”的思想与清末的教育宗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许可峰;;传统尊师观念及其现代转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湘萍;;中美择校研究的比较——基于问题、理论及方法的比较[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冯正直;范华泉;张大均;;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初步研究[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常桂梅;;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A];河南省护理学会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暨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6 冯惠昌;;个性心理的整体性是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雷开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理论基础[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姚家群;;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张辉;;审视张謇“反对读经”的教育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俞洋;;素质营养临界学说——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天明 马福迎 蒋建华 管锡基 况晨光;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靳玉乐 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罗槐 王华生 刘培涛;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崔国富 胡志坚 武镇北 舒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主任 吕达;深化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清华大学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组邋执笔人 王雯姝;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N];光明日报;2007年

7 梁怡;教育经济学在西方世界的变迁[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上海中医药大学 徐平;概念图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傅世侠 罗玲玲;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N];大众科技报;2006年

10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 王爱胜;追寻曾经的足迹 向着未来进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涛;美国择校政策的政治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晓娟;美国择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乐毅;学校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肖e,

本文编号:1960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60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7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