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大学生 + 应对方式 ; 参考:《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1期
【摘要】: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应对方式,探究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行为偏好关系,进一步揭示大学生网络使用乃至网络成瘾的深层心理根源,对有效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病理性网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信息获得型和交往型大学生更多地使用指向问题解决的积极应对方式;游戏型大学生更多地使用指向情绪的消极应对方式;信息获得偏好与解决问题维度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幻想维度有非常显著负相关;游戏偏好与解决问题维度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交往偏好与求助维度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twork age,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preference of network behavior, and further reveals the deep psychological root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use and even Internet addi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event and correct the pathological network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use more positive coping styles of problem-oriented solving, and students of game type use negative coping styles of directed emotion more ofte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preference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roblem solving dimension, while it has very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fantasy dimension; game preference h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problem solving dimension; communication preference has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help dimension.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2 孙潇镥;;大学生挫折应对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3 尹绍清;;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4 戴必兵;张国华;;大学生时间透视与焦虑的关系:应对方式的完全中介效应[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8期
5 张秀春;王瑜;;大学生孤独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特点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6 高志奎;;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乐观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7期
7 陈君;;刍议大学新生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J];学习月刊;2011年10期
8 胡耿丹;项明强;;国内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9 韩磊;高峰强;贺金波;;人格与羞怯的关系: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心理科学;2011年04期
10 程勋;;大学生“延缓偿付期”内的心理状况及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春香;;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蔡琼华;郑雪;;大学生自我妨碍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谷传华;艾山江;;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民族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郭瞻予;单常艳;;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赵春辉;马世超;;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编制的验证性因素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傅素芬;徐科君;郑蝾君;黄学文;;大学生自动思维、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王春芳;辛志勇;王伟;;大学生价值观与其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明;刘文;胡日勒;;大学生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相关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原方;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N];中国妇女报;2006年
2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3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5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7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10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董毅然;腐败导致中学生心理阴影[N];北京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2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万德智;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路翠萍;大学生思维方式、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4 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丽;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结构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6 马先明;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贾婧;大学生交流恐惧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雅丽;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丽君;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60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6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