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卢梭的美育思想及其实践品格

发布时间:2018-06-12 18:30

  本文选题:卢梭美学思想 + 实践品格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摘要】:卢梭在自然"全美"、"至善""至真"的人性逻辑前提下,将美育作为人性改造及实现政治自由的途径。卢梭的人格建构理想可以为当前的人格建构提供借鉴,而其对自然美的推崇,启发了人们对生态伦理建设的开始,对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Abstract]:Rousseau took aesthetic education as a way to transform human nature and realize political freedom on the premise of nature logic of "America", "the most good" and "the most true". Rousseau's ideal of personality construction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present personality construction, and its esteem of natural beauty has inspired people to star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thics an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西艺术教育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04JZD0036]的中期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新探——以“自然权利”为视角[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2 王璞;;艾伦·布鲁姆的大学教育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沈文钦;;自由教育与美好生活——施特劳斯学派自由教育观述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4 刘莘;文明批判:卢梭与启蒙运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张光君,李永升;死刑权的法哲学反思(下)——真理与歪理[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7 魏茂恒;柏拉图从教生涯及教育思想述评[J];东方论坛;2002年06期

8 胡德平;;论西方近代国家起源观的社会契约论转向[J];东方论坛;2006年02期

9 何生根;知情权属性之学理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齐延平;;人权精神的危机与拯救[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向东;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汪建达;在叙事中成就有德性有品格的人[D];浙江大学;2005年

5 赵义泉;超越式学习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永红;政治自由主义发展的逻辑[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仰和芝;生存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8 徐波;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民族史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长伟;好人与好公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丽杰;论爱的教育的价值追求[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杜庆波;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犯罪问题[D];暨南大学;2003年

3 陈铁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许文果;对赫尔巴特学生观的再认识[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梅;体验学习——21世纪重要的学习方式[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宗孝;回归生活:教育范式的历史转换[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建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激励思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苏肖;清末同文馆英语教育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曙华;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孟伟;;当代课程理论本土化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7期

2 刘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解放[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简介[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张大友;;论新课程实践品格的回归[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朱荣英;;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品格与当代价值[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林怡;;以学为政:从朱熹到严复——论“理学”实践品格的历史传承及其当代启示[J];东南学术;2009年05期

7 欧阳康;;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与大众化取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8 李妍妍;;论卢梭的美育思想及其实践品格[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9 毕唐书;;我们快活,我们成长,我们成功……——感受潍坊市实验学校“实践基地”教育[J];山东教育;2007年Z2期

10 刘洁辉;;构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田峰;;传统文化与晋江文化的现代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峰;赵京生;;经典与解释——《内经》针灸理论研究的诠释学向度[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阎增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王颖;;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历史性复兴的现实反思[A];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元迈;;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思考[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喻中;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法学[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徐春静;扎实开展“弘扬大庆精神 攻坚克难勇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N];大庆日报;2010年

3 中共大庆市委;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弘扬大庆精神 攻坚克难 勇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的方案[N];大庆日报;2010年

4 龙凤区关工委 杨欣闽;弘扬大庆精神 塑造实践品格[N];大庆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付晓豫;在文化平台上树立风险预防理念[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6 实习记者 郑振龙;站排头争一流 发挥引领作用[N];大庆日报;2010年

7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法院 唐友军 余同斌;年轻法官职业信仰的内涵[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洪军;打造“大庆速度”不松劲 推动新龙凤建设再上新台阶[N];大庆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德成;“大庆速度”奏响发展强音[N];大庆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刘华 通讯员 刘丽;民革中央领导赴基层支部宣讲[N];团结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敦广;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3 陈红;别尔嘉耶夫人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化影;马克思哲学的形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王建友;中国现代作家的道德两难[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蔡卫华;自由的追求与超越[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斌;中外电视产业经营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李和佳;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李欢英;战斗着的诗人:论胡风批评实践及其文化命运[D];中南大学;2005年

7 张薇;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浅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述杰;论邓小平“两个大局”构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10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010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2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