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新教育中国化运动及其对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6-18 04:25

  本文选题:新教育中国化运动 + 教育改革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摘要】:"新教育"不是中国社会土生土长的教育,而是外国引进的。因此,从引进之时就存在中国化问题。随着新教育的发展,它和中国社会的脱节问题愈加突出,更多的教育家认识到这一问题,并投入到中国化教育改革中,20世纪20~30年代形成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新教育中国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教育家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教育家们强调中国教育改革要立足中国国情,吸取中外教育经验。在实践中他们都对国民教育和乡村教育给予了较多关注。而今,国际交流愈加频繁,中国化问题仍然存在。而且当时关注的国民教育和乡村教育目前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所以,新教育中国化运动对当今教育有重要价值。
[Abstract]:New education is not a native education in Chinese society, but introduced by foreign countries. Therefore, from the tim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Chinese probl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ducation,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new education and Chinese socie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More educators realize this problem and put themselves into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1920s and 1930s, which formed a nationwide movement for the localization of new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is movement, educator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Educators stress that 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 should be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draw on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In practice,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n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education. Nowaday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s becoming more frequent, and the problem of Sinicization still exists. At that time,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education are still the focus of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Therefore, the movement of new education in China is of great value to today's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红;;大众文化时代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杨晓华;;西方心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心理教育改革的启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董颢霞;赵江岩;陈延东;;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当前对大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8期

4 许青云;;加拿大高等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8年08期

5 曾庆荣;王小丁;;杨贤江的教学论思想与当代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校长;2009年05期

6 张清娥;;发达国家语文教改观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启示[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1期

7 宋春雨;;澳大利亚21世纪学习空间设计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8 宁燕珍;韩艳;;人本主义的学习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03期

9 牛立军;;中美基础教育行政管理和办学理念之比较及启示[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续润华;;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孙平;;欧美行政区划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罗克祥;;黄桥战役的启示[A];黄桥战役史新探——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敏;;先进的美国制药产业和它给我们的启示[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王秀兰;;如何调整和改进现行的高年级阅读教学——一次阅读教学的试验与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黄海;赵亚夫;;日本桃产业及其启示[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淑云;;宋代教育改革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胡国柳;张长海;吴顺祥;;基于职业成长视角的会计本科教育改革设想[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薛高阜;邵世雷;;高等教育质量观探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建华;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个另立一个[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宋全政;没有回头路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天富;科学发展种好教育改革“试验田”[N];重庆日报;2009年

4 张晓晶;期待新一轮教改带来新希望[N];闽西日报;2009年

5 王继红 记者 海涛;五华区教育改革再推新举措[N];昆明日报;2009年

6 自治区教育厅;教育改革与发展业绩喜人[N];新疆日报(汉);2009年

7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陈安丽;一项具有创意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唐国忠 杜良;春风又度“五一中”[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9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罗燕;教育改革,教师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丰捷;2009教育改革与民愿同行[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云;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士海;“列宁主义观”史论[D];山东大学;2009年

4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大雪;二战后德国民事诉讼法之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卢宁;战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蒋京川;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存福;德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民主党转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岩兵;论经济改革对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魏娇娇;王安石社会教化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李海燕;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刘冬梅;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及其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林方榕;新加坡双语教育发展历史研究与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冯蕙;美国特许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仝保勇;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闫福甜;战后美国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曲秀玉;试析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立法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4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034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7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