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身份认同的重新解读
本文选题:新课程理念 + 教师 ; 参考:《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身份认同在课程、教学、教师与同事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层面必将发生一些转变。即教师要从官定的课程执行者向"生本"的课程设计者和共同开发者转变;教师要从以往的"高高在上者"向"共同遭遇者"转变,对学生实施"对话教学";教师的群体文化要从"马赛克文化"向团结、互助和合作文化转变;教师要从"代理家长",与家长缺乏合作向吸引家长参与,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转变。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the identity of teachers is bound to change in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colleagu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That is, teachers should change from the official curriculum executors to the curriculum designers and co-developers, and teachers should change from the "high and high" to the "common encounter". Implementing "dialogue teaching" for students; changing the group culture of teachers from "mosaic culture" to a culture of solidarity, mutual assistance and cooperation; teachers should change from "surrogate parents", lack of cooperation with parents to attracting parents' participation, Work with parents to manage student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
【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基金项目(2007JYXM552)资助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钱超英;身份概念与身份意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钟启泉;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J];河南教育;2003年10期
3 张秀仕;契约文化与中国现代法治建设——也谈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论断[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香莲;;试论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目标培养模式[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冯昊;;身份确认与文学批评——以有关沦陷区作家的争鸣文章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王亚鹏,万明钢;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4 柴国荣;詹建国;高连峰;;我国现役高水平田径教练员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5 祝娟;;“对话式教学”在“两课”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叶素燕;;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成才之路;2008年21期
7 张云;;学习化社会中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8年11期
8 冯建军;;终身教育:教育公正的内部基础——兼论教育公正的内部障碍[J];成人教育;2008年05期
9 张九洲;房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建构的策略[J];成人教育;2008年07期
10 李晓;;论成人情感与学习[J];成人教育;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蓝建;;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视角——也是一种公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魏红珊;;欲望的身体与分裂的自我——以郭沫若的小说为例[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曲正伟;教育利益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陈文华;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海金;“符号下乡”:国家整合中的身份建构,1946-2006[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姜新生;批判与建构:学校课程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玉凤;上海房地产广告平面媒体的理想自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任坤;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建风;小学师生日常交往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路明远;CIS文化管理功能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炎莲;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及网络工具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萱;身份的扩张及其法律调整[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柏荣;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与法律治理的实践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地;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梁治平;;“从身份到契约”:社会关系的革命——读梅因《古代法》随想[J];读书;1986年06期
2 河清;文化个性与“文化认同”[J];读书;1999年09期
3 王宁;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问题[J];外国文学;1999年04期
4 陈国富,卿志琼;从身份到契约:中国制度变迁的特征透视[J];人文杂志;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伟平;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方略[J];教学与管理;2004年09期
2 周长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师行为的转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陈侃侃;刍议新课程教学中的协作备课[J];小学教学参考;2005年Z1期
4 卢红;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J];山西教育;2003年23期
5 陈耀方;教师即课程[J];河南教育;2005年08期
6 李晓鸣;;高中政治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9期
7 王小菊;;新课程呼唤教师从“束缚”中解脱出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7期
8 肖家庆;新课程理念的哲学偶释[J];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07期
9 胡波;;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现代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3期
10 付学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桂玲;;教师在远程开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A];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3 张喜凤;赵红兵;郭海英;;培养“实用型”人才,教师是关键[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王玲琴;;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光明的未来[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6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7 姚华芳;;让校园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乐园[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8 赵邦英;马士存;;谈教师的伦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龙秋榕;;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10 卢毅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定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方县第二小学 高龙跃;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程内容的几点思考[N];毕节日报;2010年
2 山东省济宁九中 王海英;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N];学知报;2010年
3 第四十一中学 王弘;借鉴新课程理念构建网络化德育特色[N];天津教育报;2008年
4 浙江省乐清市乐成镇第二中学 王珍;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N];学知报;2010年
5 河南省新安县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 夏建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N];学知报;2010年
6 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 张治国;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N];学知报;2011年
7 付泽林(作者单位系云南省师宗县教师进修学校);评析“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四川省广元市宝轮中学 尚继龙;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N];广元日报;2010年
9 山东省利津县汀罗一中 程建芳;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观[N];学知报;2010年
10 三W熤醒,
本文编号:2034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03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