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行动中反思的层次与能力
本文选题:教师的反思能力 + 行动中反思 ; 参考:《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摘要】:课程教学领域的反思与哈贝马斯的三种认识兴趣相连,被区分为技术性反思、实践性反思和解放性反思。本研究结合舍恩所论述的反思性实践者的行动中反思过程,对专家教师与普通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并访谈,发现在教学中三种反思层次都存在,且相互角力又相互支撑与融通。专家教师在行动中反思的核心是对问题"重新框定"的能力,其卓越的行动艺术与其所拥有的三种反思层次之间的贯通力有关。
[Abstract]:The reflection in the field of curriculum teaching is related to Habermas' three kinds of cognitive interests, which are divided into technical reflection, practical reflection and liberating reflection.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process of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discussed by Schein, this study conducted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with expert teachers and ordinary teachers, and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levels of reflection in teaching, and each other supports and melts each other. The core of the reflection of the expert teacher in action is the ability to "reframe" the problem. The outstanding action art of the expert teacher is related to the penetrating force among the three levels of reflec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AIA06135)。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明仁;陆春萍;;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基于新课程实施中四位教师的个案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2期
2 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韩传信;;论高校辅导员的德育专业素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段英;;提升高校教师幸福感之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方体跃;;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宋莉;;反思性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余华银;宋马林;;互动式教学:培养统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4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卓欣莲;;“微格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讲授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7 周志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风险决策——以德国大气质量标准化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宇;;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法律的适应性规制——兼论现行环境法律规制体系的内生风险及其防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9 安建红;;中学化学教师反思能力的构成及培养[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琴;;述评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9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进;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何淼;中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珍;高中语文阅读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诗根;;三种不同反思水平的教师知识与话语民主空间[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2期
2 马兆兴;对重构教师培训实践课程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3 魏宏聚;;柯兰迪宁实践性知识观中的“教师喻像”内涵诠释[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4 张典兵;;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5 叶慎花;;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实践性知识方面的差异[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10期
6 宋改敏;李景元;;实习教师是如何习得实践性知识的?——课堂教学管理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1期
7 白利芬;;对中学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管理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1年05期
8 钟启泉;;“实践性知识”问答录[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4期
9 吴泠;周志毅;;教师教育视野下实践性知识的培植:现状与对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周中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烨;张晓玲;;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的构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蔡彬;;基于师范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邵武市实验小学课题组;黄新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4 曾拓;张彩云;申继亮;;中小学教师教学问题诊断能力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季平;;基于新课程课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发展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6 刘赣洪;危文斌;;教育叙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军;陈彩凤;杨娟;沈湘黔;;构建“理论教学-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奉越;李晓佳;;基于专业发展的编辑叙事研究[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赵玉萍;华正武;;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的点滴实践性思考[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10 徐玲;;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经济学》课中的运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向明;教师如何创生自己独特的知识[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陈向明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谁用谁知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田宝宏 魏宏聚;浅析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5年
4 丁丽云 田宝宏;略论教师实践性知识提出的理论背景[N];光明日报;2006年
5 王艳玲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师的职业品性正在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施海平;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优化[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王陆;紧贴教师教学实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褚宏启;校长专业化需要什么样的知识?[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黄小玲;更新教师专业化知识结构[N];汕头日报;2006年
10 浙江省乐清中学 蔡宗乃;名师何以成“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利;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张立忠;课堂教学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彦俊;“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许苏;基于默会认识论的体悟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媛媛;基于标准课程的教师专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列;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艳玲;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教育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兰;大学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雅;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形成的生活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原晓慧;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力之;论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彦鹏;高中物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慧丽;一位“教育学硕士”新手语文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叙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田芳;小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策略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8 王国燕;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积累实践性知识[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辉;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管理支持平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齐丽娟;小学教师课堂管理中的实践性知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4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054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