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对个体向上社会流动的作用
本文选题:教育 + 向上社会流动 ; 参考:《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摘要】:教育是影响个体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比较"社会流动"与"人口流动""人才流动"概念差异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教育对个体职业的获取,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声望的提高的重要作用。但是,教育并不是影响个体向上社会流动的唯一条件,它受到家庭环境、性别、人格等因素的制约。
[Abstract]: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individual to realize upward social mobility.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ncepts of "social mobility" and "population mo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education in the acquisition of individual occupation, economic income and social statu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estige. However, education is not the only condition that affects the upward social mobility of individuals. It is restricted by family environment, gender, personality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宇;杨丽娟;;从罗尔斯的公平三原则谈教育不公平现象及社会成因[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吴回生;知识失业现象、原因和对策[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吴全华,王建平;教育理论功能的局限性及其超越[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王卫东;广州市属高校新进青年教师职业信念的调查[J];广州师院学报;1999年10期
5 朱晓燕;外语高师生教育、教学能力测量与评价探究[J];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07期
6 焦盛荣;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黄明东,冯惠敏;通识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8 周光迅;;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9 樊雪芳,王杰;试论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J];教学与管理;2004年36期
10 屈静;有感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3 毛勇;中国公办、民办高校在教育市场中竞争的公平性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李情;社会整合视阈中的大学意识形态再生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维红;体育课程系统教育全息律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胡江倩;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效与预期目标差距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麦共兴;青年教师继续社会化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彭娟;整合视野中的教育研究与思维方式的变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R,
本文编号:2054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05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