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科学、人文的紧张与冲突——20世纪20年代初“科玄论战”的文化与教育省察

发布时间:2018-06-25 07:13

  本文选题:“科玄论战” + 科学派 ; 参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摘要】:"科玄论战"是现代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文化事件,"科玄论战"的背后隐藏着科、玄两派对现代化过程中理性与价值效用认识的分歧。在论战中,科学派高扬科学的大旗,促进了科学意识的普及和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启蒙作用,但科学派将科学奉若神明,显现出"科学万能"的意愿。玄学派对于科学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但他们对全盘西化的警醒、对科学、理性、知识应用于人生之域有限性的强调以及对人文价值的重视对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无疑同样具有启蒙意义。
[Abstract]:The debate on science and metaphysics is a symbolic cultural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e. Behind the debate of science and metaphysics l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ason and value utility in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the two parties. In the debate, the science school raised the banner of science, promot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conscious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played a great role in enlightening, but the science school held science as a god and showed the will of "science omnipotent". Metaphysical schools lack 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of science, but they are alert to the overall westernization, to science, to reaso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o the limited field of life and the emphasis on the humanistic value have the same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汉民,张力军;关于科玄论战的几个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2 李秋丽;现代化视野中的“科玄论战”[J];理论学刊;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少伟;;现代法的本体价值及其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启示[J];河北法学;2006年09期

2 王玉平;从杜威到胡适——实用主义之变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胡伟希;乌托邦的“否定辩证法”——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运动的考察与反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范劲;关于“五四”疑古思潮同传统关系的思考[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林小波,高玉宽;论胡适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苏鸿;;意义世界视野下的课程知识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5期

7 吴海江;;“科技”一词的创用及其对中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5期

8 尤小立;晚年陈独秀学术与思想的内在统一和分裂——以《孔子与中国》为中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徐稳;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的历史反思——评胡适的科学教育价值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王剑;胡适与杜威的中国之行[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景海峰;;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纪性转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2 郑大华;;欧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转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扬眉;方法论视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东大学;2005年

4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6 黄海啸;张君劢人生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刘霁;学术网络、知识传播中的文学译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太福;胡适自由主义法律思想述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3 梁洁;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顾小燕;翻译家胡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蒋良富;论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超;论胡适的文学理论与批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燕伶;变革与融通:走向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曾爽;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肖雄;探访“再造文明”的教育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姚莹;论胡适的学术设想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65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065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a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