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分析和机制探讨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compulsory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economic thinking on the cost and benefit, w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os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carry out a scientific research on cost sharing, so as to reform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basic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standardize educational charge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ideas: the government is duty-bound to share the cos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s the main bod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private schools should be developed moderately, and the social subjec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share the costs. According to the ability of the educatee to bear the economy, to establish a flexible way of individual sharing, and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educational voucher system to make the school itself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cost sharing.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G5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魏宏聚;;义务教育成本分担的社会契约论解读——基于农村实施义务教育“免杂费政策”的分析[J];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鑫;;民办教育投资的收入、成本分析[J];四川有色金属;2009年01期
2 雷著民;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下的成本核算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褚萍;梁万泉;;规范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4 周进军,王小慧;论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5 皮江红;美国高校经费竞争及其对我国高校改革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李彦西;;欠发达省区高教资源整合机制基本动力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何国伟;;教育经济学研究前沿之思——基于教育产权的逻辑起点[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王燕;论职业教育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促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赵丽然;刘腾;;简论教育技术能力在院校人力资源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01期
10 邱兴平;建立“学校经济学”之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利;刘强;;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六十年概览:历史演变、现状和未来[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柯文静;;近年来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评述[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永春;;职业技术院校效能初论[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连仙枝;;浅谈中国高等教育的收费问题[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雪娟;陈永康;;山西省普通高校物力资源利用效率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胡春梅;;山西省普通高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梁彦;陈平水;;山西省普通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石邦宏;;经济理性驱动下的中小学教师流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一涛;;教育与公共产品——对一种错误观点的澄清[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宇波;;北京市职业教育投资体制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宋兰旗;中国高校筹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吕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旭峰;我国教育捐赠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陈霞;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凤兰;湖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葛广昌;高等教育品牌营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惊涛;基于DEA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贾真真;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政府投入的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淑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董欢;基于信息相关的两种教育成本计量及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魏晓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分担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黄臻;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公平性对高等教育效率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曾三科;基于预算过程的某高校财务控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蓉,岳昌君,李文利;努力构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2 范先佐;我国基础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中心课题组;我国农村教育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机制创新[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3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伟平;一项关于农民义务教育观的经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江红;;论教育券对职业教育适用的理论基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9期
2 向荣;教育券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施前景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3 顾明;家长反响强烈 专家态度审慎——教育券在上海可行吗?[J];上海教育;2003年05期
4 邱小健;教育券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陈君贤;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范式的研究——对我国教育券实践的若干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徐美贞;教育券路在何方?[J];中小学管理;2004年11期
7 宋全政;“教育券”为农村学前教育“买单”[J];山东教育;2005年Z3期
8 薛二勇;民办中小学“教育券”收费模式[J];教育与经济;2003年02期
9 信长星;美国“教育券”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培训;2003年01期
10 杨颖秀;热象中的冷思考——“教育券”政策建构中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J];中小学管理;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皮江红;;教育券对职业教育适用的理论证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曹夕多;;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与浙江长兴的教育券实践[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黄宁辉;孙多勇;;基于现代公共管理的农村社会组织体系问题研究[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皮江红;;论教育券对我国教育投入的启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马佳宏;王琴;;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朱鸿伟;;转轨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失衡的制度分析[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7 张艺宏;;论国民体质测定服务的准公共产品特性及其有效供给[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王文;张润丽;;地质产品及其供给方式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丽娴;;试析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事业单位改革基本理论的探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戴卫平;;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钟伟 包震东;怀揣教育券 就近可入学[N];绍兴日报;2009年
2 薛世君;用“教育券”化解随迁子女入学难[N];广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周飞 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局局长 熊全龙;教育券,,能否洋为“中用”?[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邓 威;教育券:兑现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陈中原;教育券:好主意?坏主意?[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江南;教育券:能否助推教育投入改革[N];人民日报;2003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丰箫;教育凭“券”供应[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本报评论员 李坚;“教育券”制度应为东莞借鉴[N];东莞日报;2008年
9 木铎;教育券:另一种注视教育的目光[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张晓冰;教育券不是教育改革的良药[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美国择校政策的政治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丽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高鹤文;准公共产品领域国有经济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于凤荣;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林皎;公共经济视野下当代我国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胡振;中国PFI事业发展与管制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9 刘优良;凭单制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潘力;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红;非营利组织筹资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薛庆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贾旋;论中国准公共产品市场供给的公共风险规避[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田雪欣;利用外资发展我国准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定价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5 袁潜韬;论社会公共停车设施的供给与管理[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菲予;城市公共交通民营化过程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田伶;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商业化经营[D];河北大学;2006年
8 吴垠;我国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管理体制演变与转型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阳丽红;衡阳市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支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谢巨波;基于准公共产品界定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效率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34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3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