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大学生改善睡眠行为及其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8 12:56
【摘要】: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睡眠及其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326名大学生改善睡眠的相关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因素分析得出大学生改善睡眠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包括六个维度,分别命名为:改善睡眠环境、养成良好习惯、寻求医学帮助、自我放松、体育锻炼、顺其自然.通过差异检验发现,在养成良好习惯、自我放松、顺其自然三个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更倾向于采用这些行为方式;在体育锻炼维度上和寻求医学帮助维度上学校类别差异显著.
[Abstract]: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n sleep and related behavior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326 college students' sleep improvement behavi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estionnair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ping styles adopted by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sleep included six dimensions, which were named as improving sleep environment, developing good habits, seeking medical help, self-relaxation, physical exercise, and letting nature take its course. Through the difference test,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forming good habits, relaxing oneself and letting nature go by, and girls are more inclined to adopt these behavior styl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hool types between the physical exercise dimension and the seeking medical help dimensio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钟向阳,赵凤 ,吴善添 ,杨利江;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SRS)在大学生中的运用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2 欧晓霞;;关于大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邹枝玲;黄希庭;杨勋;廖婷婷;;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睡眠卫生意识现状[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赵红勤;;运动改善睡眠障碍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年05期

5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王爱祯,陈琨,,赵贵芳;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年01期

6 戴梅竞,刘新军,王蓓,张文举,栗建民,周曼云,邓旭阳,郭晋林,吴映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存喜;试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窗口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宛蓉;贵州教育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报告[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2期

3 李景红;;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薛占海;;太极拳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11期

5 张建卫,刘玉新;大学生应对过程的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李磊;韩雪松;苏建华;杨鹃;;提高高校学生的耐挫力[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秦韬;刘方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2007级学生为例[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秦韬;冯静;田里;;重庆市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李洁,黄庆红,王晓,蒙艳斌,王俊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10 陈志明;李峰晓;;把握大学生心理的新特点,发挥流通部图书的教育作用[J];大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歆;李建明;;高校护生睡眠质量及与焦虑抑郁情绪[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于景伟;秦平;张文彦;田培成;张仲孚;;大学新生SCL90测试结果的SPSS统计[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汪敏;郭晗锋;陈莉;周赛君;何金彩;;护士眠睡质量和心理状况的变化研究[A];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黄丽娜;赵德军;;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综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姜峰;大学生团体心理干预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2 孟迎春;机体状况与情志致病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徐厚平;亚健康失眠中医药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彦如;山西省大学生SCL-90的常模建立[D];山西大学;2003年

4 章震宇;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阳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邹华;医学生心身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7 盛爱萍;高职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8 张林;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理与心理作用的临床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蔡锦凤;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10 张姝;应用团体辅导对体育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思考[D];西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明,尹素凤,段建勋,张庆波;SRSS对13273名正常人睡眠状态的评定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2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3 李建明,陈晶,尹素凤,段建勋,张庆波;不同职业、性别正常人睡眠状况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4 王淑英,韩永哲,李建明,张庆波;148例妇产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6期

5 王惠明,邹勤,戴晓玲,杜晓红,刘文静;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对癌症患者睡眠状况的评定分析[J];陕西肿瘤医学;2002年01期

6 戴梅竞,王蓓,刘新军,王沁丹;大学生健康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5年04期

7 王玲,叶明志,温盛霖,王湘兰,陶炯;某医科大学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状况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3期

8 曾琳娜;大学生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校医;2000年02期

9 梁浩材;我国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一)[J];中国公共卫生;1996年12期

10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王爱祯,陈琨,赵贵芳;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家莉;董胜莲;吴庆文;董月;;独立学院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邹枝玲;黄希庭;杨勋;廖婷婷;;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睡眠卫生意识现状[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涂艳;;合理情绪疗法的运用与探析——以大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为例[J];南方论刊;2011年06期

4 刘灵;严由伟;林荣茂;唐向东;魏叶莹;;大学生生活事件和睡眠质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4期

5 王乐然;陈立明;罗仁;王松波;;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黄岗;秦启文;张永红;;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压力和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7 魏叶莹;严由伟;林荣茂;刘姗姗;;福州地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睡眠质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8 张文海;;大学生元担忧、自动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6年02期

9 董兆举;王强;秦国民;杜勇;刘莎;张晓莺;;山东某高校医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2期

10 尹辉;李兰香;郑琨;;大学生失眠与心理健康实验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颜;;睡眠障碍的性别差异研究[A];第2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2 单雪丽;;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进展[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晓东;;影响ICU病人睡眠的相关因素调查及睡眠干预对策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冯娟;王欣然;韩斌茹;;ICU患者睡眠障碍初探[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孟立娜;;GERD与睡眠障碍[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6 王晓飞;;儿童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A];全国睡眠呼吸障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沈晓明;;上海市1月至5岁儿童睡眠及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李桂花;徐江涛;;癫痫与睡眠及睡眠障碍相互影响关系的进展[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李桂花;徐江涛;;癫痫与睡眠及睡眠障碍相互影响关系的进展[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熊康平;李洁;毛成洁;沈丝丝;唐晴;黄隽英;赵敏艳;韩菲;陈锐;刘春风;;帕金森病客观睡眠障碍研究[A];第四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润健;父母要高度关注孩子的睡眠障碍[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程莉;睡眠障碍涉及多科[N];保健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璐;帮孩子消除睡眠障碍[N];保健时报;2007年

4 姜天一邋通讯员 郝新华;我国睡眠专科数量为零[N];健康报;2008年

5 付明;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N];人民日报;2004年

6 保健时报记者 吴玲娟;睡眠障碍困扰都市白领[N];保健时报;2006年

7 记者  陈明德;我市约一半市民有睡眠障碍[N];泰州日报;2006年

8 邢宏义;老年性睡眠障碍[N];家庭医生报;2008年

9 靖九江;近五成人被睡眠障碍所困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王阿敏;全国四成半人有睡眠障碍[N];文汇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邝慧芳;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7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9 刘艺鸣;帕金森病非运动并发症的临床评价及其与易感基因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郝锐;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王丽萍;成都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和身体锻炼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红燕;某医科大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4 黄岗;重庆市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压力和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刘华玲;广州市2~6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吕艳莉;长治市3~12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D];中南大学;2009年

7 董振宇;睡眠障碍成因血流动力学机制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89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89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d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