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从“学习永恒体”到“学习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8-09-17 10:32
【摘要】: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学习理论,其实质是强调自学;强调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强调教师的以身示范。新课程紧随时代的发展,强调教学,即理论的导向作用;强调师生的交往互助和共同发展;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概而言之,学习理论经历了从经验到理论的提升,从"学习永恒体"到"学习共同体"的丰富,体现出新世纪注重科学和强调民主的时代精神。
[Abstract]:......
【作者单位】: 山西运城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G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走向专业共同体,实现1+1>2[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1年Z1期

2 张曼;瞿X;;基于微博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交互支持平台设计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年06期

3 蔺自璇;;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综述[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4 刘小龙;冯雪娟;;“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形成及教育特性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9期

5 郑电兵;田伏虎;;教学相长辨析[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6 黄廷美;李梅;;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8期

7 吴彤军;;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3期

8 宫彦华;;与生为友 教学相长[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9 薛永琴;;浅谈新时代师生关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3期

10 王有升;;重建“共同体”——学校教育改革的体制关怀[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波;;学习共同体的学校[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3 李慧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初探[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4 ;教育与社会、自然生态理念的重大变迁——兼论学习共同体理论与未来教育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之异同[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佐藤学;;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薛焕玉;;用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薛焕玉;;用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李有龙;;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9 赵金梅;;促进幼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邢晓春;;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远程教学的启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宜军;组建学习共同体,我的学习我做主[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记者 张丽亚;西山区:利用教育博客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N];昆明日报;2011年

3 王艳玲;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丁亦周 王小兵;互学互助,,打造精彩校外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1年

5 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简作军;建设校长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实习记者 张滢;教师在网络中结成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记者 时晓玲 刘琴;“学习共同体”让所有学校共同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孙波;学习共同体学校的管理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局长 孙波;区域教育和谐发展的助推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 田莉审;视教师“自我认同”的力量图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淑艳;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裴雯雯;高校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金萍;基于教学平台的远程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文杰;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问题解决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淑凤;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学习共同体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任之丁;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D];河北大学;2010年

7 陈江静;Ajax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大学;2011年

8 芮先红;有效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英国EPLC项目的经验及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曲秀芬;基于UC和Blog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丽波;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45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245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c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