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媒介视角下的教学媒介思考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lassifies the common media in teach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ld and hot media,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edium used in teaching is a medium ecosystem of cold and heat conversion and dynamic balance. The author also puts forward his own views on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hot and cold teaching media in computer-aided teaching, in order to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teaching medium.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新瑞;;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中的交互作用与运用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郭光华,胡雪松;冷热媒介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志斌;冷热媒介划分标准的重新界定及其现实意义初探[D];北京印刷学院;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左明章;;论网络教学中交互策略的设计[J];软件导刊;2006年2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志斌;冷热媒介划分标准的重新界定及其现实意义初探[D];北京印刷学院;2006年
2 何玲;网络协作学习中的人际交互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小峰;高中物理交互式网络学习系统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易容;以麦克卢汉为原点:关于媒介本体论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6年
5 陈园园;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支持策略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谢锐;传媒哲学视野下的麦克卢汉媒介观[D];兰州大学;2007年
7 段敬伟;高中课堂教学辅助答疑平台的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青;麦克卢汉在大众传播媒介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鑫,任鹏;理解新媒介——网络时代重读麦克卢汉[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陈丽;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3期
4 郭光华,胡雪松;冷热媒介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刘大年;e时代的先知—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何道宽;天书"能读——麦克卢汉的当代诠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何道宽;和而不同息纷争——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调适[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张咏华;新形势下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再认识[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何道宽;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10 陆道夫;多伦多传播学派媒介文化理论初探[J];学术论坛;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华;;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教师个体话语空间的培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正福;;浅谈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选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2 张晓昭;孙忠宝;;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在新加坡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张东宏;;开展教育科研 推进教师职业生活方式转变[A];甘肃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陈月茹;营造充满意义和理解的课程生态[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双语教育:卖点?缺陷?[N];消费日报;2004年
3 记者 李爱铭;闸北八中“成功教育”试水大马[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曾祥中;成人网络教学理想模型的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军;媒介环境下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闫露;加拿大双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春叶;课堂教学场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陈沙;中学物理CAI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赵欣;马来西亚教育政策改革对华族国家认同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47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24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