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保护未成年人是头等大事
[Abstract]:Australia regards the care and protection of minors as the first priority of the country, and firmly believes that only effective care and protection of minors can grow up in a healthy way so that they feel safe and feel the care of society, In order to make minors to establish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can be a good citizen.
【分类号】:G5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科莉;;澳大利亚制定新的《全国学校安全框架》[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11期
2 一帆;;澳大利亚国家评估项目(NAP)[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08期
3 罗婕;;澳大利亚教育视角——A Window of Education from Australia “What you give out is what you really have.”[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6期
4 玛丽·黑森;吴忠周;;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1期
5 ;澳大利亚确保儿童和家庭网络安全的新举措[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Z3期
6 张建珍;;澳大利亚《可持续发展课程框架》的特点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4期
7 王春华;沈超;;澳大利亚《全国教师专业标准》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8 赵凌;;教师教育何以优质高效:澳大利亚的经验[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9 梁俊花;;关于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及现存的问题[J];语文学刊;2011年14期
10 张利静;;促进教育公平与卓越:澳大利亚全国教师专业标准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艳云;;澳大利亚教育质量监测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杨红霞;;公平与效率:澳大利亚政府对非政府学校的资助[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房超;刘凤娥;;澳大利亚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化建设的启示[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与时俱进,推动我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5 黄怀宁;;制定心理健康的可操作标准突破青少年发展的心理瓶颈[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6 娄秀红;李旭珊;刘翼灵;;浅谈澳日两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其启示[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殷雪萍;;不同文化背景烘焙下的教育形态[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蒙廷英;;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初探[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7年
9 ;云南省昆明地区、德宏族地区、大理白族地区1400名中小学生学习能力测验调查报告[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10 过保禄;;试论以权利为导向的青少年性教育[A];江苏省性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家亮;用文明言行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N];贵州日报;2007年
2 李玲玲;澳大利亚:孩子在家上学也不错[N];中国社会报;2006年
3 翟帆;十九部门实施“未成年人保护行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翟帆;营造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良好氛围[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景卫;澳大利亚 放假就是放假[N];人民日报;2006年
6 申保珍;保障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N];农民日报;2007年
7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贾丽亚;澳大利亚访学见闻[N];无锡日报;2007年
8 赵卫山;成年人要对青少年教育承担更多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陈亦冰;也说“尊严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啸天 译;澳大利亚移民学生成绩最好[N];中国教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树德;当代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冯国平;跨国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熊建辉;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佳;澳大利亚TAFE学院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郎伊朗;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纪湘懿;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罗爱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霍枫;澳大利亚教育输出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凌朝霞;澳大利亚“教育专业标准运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雯;校本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校本管理实践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馨;中澳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尚慧文;澳大利亚TAFE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李晓玲;关于我国教育服务出口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47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24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