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解教育中的“情智相长”
[Abstract]:In teach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ke full use of their emotions and wisdom to create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so that the feelings and wisdom of both sides affect each other, promote each other,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 and intelligence is a basic feature of 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an effective teaching principle. The use of emotion and intelligence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mak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btain good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rich wisdom, and realize the possibility of life development together.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研究项目“基础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研究”(06jjd880011)成果
【分类号】:G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熊川武;李方安;;论教育中的培育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2 张志泉;;反思性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3 林存华;;人种志研究与教师智慧的生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5期
4 陈振华;;理解学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5 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6 张志泉;熊川武;;论教师的“质性”敬业[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2期
7 吕星宇;;论传统作业批改方式的变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8期
8 张家军;马吉宏;;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特点及建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李梦东;;《密码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钟志华;理解性数学教学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皋华;教练员基本教学训练技能及培训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6 陈列;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莉;生成性评价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丽娟;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07年
3 王志兵;关于运用阅读策略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袁强;教学场域中的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丽红;中等职业学校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何正胤;中学学业困难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范志英;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毅琛;在华侨大学实施“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音乐教育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健;小学生理解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韩孝实;阅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雪琴;;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J];甘肃教育;2011年11期
2 李静;;对立统一中的和谐教育[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3 彭智勇;;科学规划与科学行动[J];中国德育;2011年01期
4 徐焕军;;如何让单方付出变双向互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5期
5 季苹;衣食父母 衣食老师 衣食教育 衣食学生[J];中小学管理;1997年Z1期
6 张爱闻;;论教学反思的知识基础[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7 翟楠;;现代教育目的的异化:批判与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8 赵兴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与解决路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舒志定;;现实的个人:教育的出发点——马克思教育思想当代性的一个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白雪;;浅谈“告状”现象[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克瑜;;教育的人性化与人性化的教育——对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关系的哲学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6 钟申红;;保持青少年心理卫生,促进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陈关粉;;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理支持[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张斌贤;;编写《外国教育史》教材的体会[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9 杨乔清;李阿利;;解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育与生活思想[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勤;;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小蔓 王善峰;城乡理解教育: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新内容[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鲍东明;诠释理解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李艳辉 孙刚 李小玲;用生命理解教育[N];天津日报;2005年
4 肖来稳;富源县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N];云南科技报;2009年
5 周畅根;怎样做一名优秀教师[N];西藏日报;2001年
6 岳建国;解决教育不公不能回避深层次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7 王尚锋;第四届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启动[N];商洛日报;2008年
8 任定保;走出孤独[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新华社记者 肖春飞;学生厌学,,往往缘自“厌师”[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贺林平;一封信,温暖父母心[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红梅;理解教育视野下“弱势学生”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惠芹;教学演讲学[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年
3 曾东;教育与人的现实生命[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方安;论教师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善梅;论人类理解的本质及与教育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兆松;遮蔽与理解[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孔利华;解释学视域的教育技术[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莛伊;论教育感情及其培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保兄;有效增进师生相互理解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八一;方法的背后—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谭甲文;追求教师幸福的教育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何方玲;矛盾性别偏见与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古威;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教育惩戒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威;学校中的微观权力运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09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09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