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师同事之间的专业合作(collaboration)是近几十年来西方教师教育界探讨的热门话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及教育的快速发展变化,传统的孤立式的教师专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人们认为,孤立式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导致了教师在专业情感上的孤独,而且也不利于教师知识的传播与积累,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受到阻碍。而在我国,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教师数量供应矛盾的逐渐缓解,教师专业发展备受重视。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获得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模式是什么?这是人们一直努力思考和试图回答的问题,因此在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出现了许多新的视点,其中,最吸引人注目的是推动教师专业合作。 但是,迄今为止,人们仍然为这样一些问题困扰着:教师专业合作的实质是什么?教师专业合作是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如何推动教师合作?理想的教师合作模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既有理论上的问题,也有实践上的问题。换言之,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教师专业合作作为一种专业发展途径还显得稚嫩和不成熟,这严重制约了它对教师专业发展积极作用的发挥。由此,要推动教师专业合作,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适应这个需要,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展开对教师专业合作的全面研究。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将在对国内外的教师专业合作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廓清了教师专业合作的内涵、特征、必要性、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并从哲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出发构建了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对关于教师专业合作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认识予以了分析和澄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充分关注了教师专业合作的实践操作问题,在对几种教师合作模式进行分类阐述和比较的基础上,对于如何进行教师专业合作模式选择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初步回答。总之,期许通过本研究,达到对教师专业合作“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形成清晰认识和总体把握,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可能条件和方向性指导。 本论文主要由引言和正文六章组成。 引言主要介绍论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结构,并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正文的写作分为六章: 第一章主要探讨教师专业合作的概念;教师专业合作的必要性;教师专业合作之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教师专业合作的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视角出发探讨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主要从宏观上对实践领域的教师专业合作模式进行梳理和概括,并选择适当的标准对教师专业合作模式进行分类。 第四章对“他组织”类的教师专业合作模式----行政压力型合作模式和项目牵引型合作模式分别进行多维度(包括历史发展、特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优势与缺陷等)的考察和分析。在探讨前一种教师合作模式时,选取欧美国家的师徒制合作(mentoring)和我国的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课制等作为分析对象,在探讨项目牵引型教师合作模式时,选取美国的同伴互导(peering coaching)为具体的参照分析对象。 第五章对“自组织”类的教师专业合作模式---专业共同体型合作模式和网络虚拟型合作模式分别进行多维度的考察和分析。在探讨网络虚拟型合作模式时,选取了教师博客(blog)作为具体的参照分析对象。 第六章对教师专业合作理论进行反思和再构,并在对各种教师专业合作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对各种教师专业合作模式进行理性选择。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51.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东花;;高校英语教师合作文化探析——以江西省四所高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2 胡洁雯;李文梅;;赋权增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赵玉生;;教师专业发展:阻抗及其消解[J];当代教育论坛;2013年01期
4 杨静;;教师专业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10期
5 陈雅玲;;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5期
6 邓涛;;论教师专业合作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泽静;高中英语教师知识及其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秀玉;教育实习:理论研究与对英国实践的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彦明;论教学习惯[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颖;高中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与个性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2 徐双乔;“高级指导教师”教学指导工作之调查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阳;论专业发展视域下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程宏;关于职前数学教师算法知识的调查与互助式教学设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邵春艳;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认知学徒制视野[D];江南大学;2011年
6 赵文钊;小学教师“集体备课”现实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雪梅;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道如娜;三语教学条件下的教师合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黄坤;教育科研背景下的教育专家与中小学教师合作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杨翠;PLC视域下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
本文编号:
2350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50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