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more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s transferred to the city.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rural construction have become a topic of concern and a realistic problem for farmers. Due to the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have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 in schools, families and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ountrysid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科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7-JKGHAG-303)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玉娜;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李峰;;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蔡澄;邰启扬;吴承红;;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不良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刘祖云;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3 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寄农;农村经济学科研究会召开书稿讨论会并举办讲习班[J];中国农村经济;1985年11期
2 石山;生态经济思想与新农村建设[J];河北学刊;1986年06期
3 孟治平;一个舞台 多家唱戏——发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多功能作用[J];安徽教育;1991年09期
4 林振平 ,聂尚颖 ,江化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J];东南学术;1992年01期
5 “浙江省九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对策的研究”课题组;浙江省九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对策研究(上)[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6 “九十年代绍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对策研究”课题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及其指标体系[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7 “浙江省九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对策研究”课题组;浙江省九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对策研究(下)[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8 刘锡荣;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9 ;《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1——6期总目录[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10 娄赫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柯桥农村教育的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宇;;认真贯彻新《土地管理法》 加快山区小城镇建设步伐[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张德平;;卧薪尝胆寻富路 齐心协力奔小康[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陈瑞洁;;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倾力服务三峡工程[A];农村沼气发展与农村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4 刘海亚;;温州市农村沼气建设探索[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5 黄振侠;朱军平;;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6 范方;桑标;苏林雁;;“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状况及其对心理发展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边振兴;王斌;王秋兵;;辽宁省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高科技引领花园人走上康庄路[A];金华市科普示范村创建经验汇编[C];2005年
9 ;科普带来满眼春[A];金华市科普示范村创建经验汇编[C];2005年
10 陈星高;江瑞珍;;探析山区城镇建设中的人文生态理念[A];金华生态·人居环境城市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作者为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马英才;武将台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2 曹伟庆 曾毓琳;第二届中国农民旅游节深秋登场[N];华东旅游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任芳;四川农田水利:何时丰水又沃田?[N];经济日报;2000年
4 冯金涛 邹建丰 朱新法;农民住宅与城市小区没有区别[N];新华日报;2000年
5 朱安军 王治;浦北县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N];中国建设报;2000年
6 记者 春鹤;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闭幕[N];中国体育报;2000年
7 通讯员 李华 记者 胡冠平;水清地绿环境美[N];浙江日报;2000年
8 通讯员 李华;让河水更清环境更美[N];浙江日报;2000年
9 ;北京顺义区投资环境概况[N];北京科技报;2001年
10 记者 卢新宁 施芳;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蔚文;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振如;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匡远配;贫困地区县乡财政体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袁中金;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邓艳红;以新基础教育引领西部农村的和谐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邢志广;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罗崇敏;中国边政学新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严江;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若焱;芜湖城乡交接带农村聚落转型——调查·研究·实践[D];清华大学;2003年
2 裴斐;北京农村信用社与京郊民间投资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徐璐璐;徽州传统聚落对安徽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陆嘉;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改造的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余约成;浙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小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7 周俊秀;在统筹发展中构建和谐城乡关系[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朱霞桃;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张斌;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10 范义敏;河北省财政支农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53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5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