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知识的教育形态

发布时间:2018-12-06 21:48
【摘要】:通过分析教育形态知识与学术形态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文章认为知识的教学化、心理化和情境化是教育形态知识的本质。进一步的分析认为,"知识的教育形态化"是一个浓缩了当代教学设计理论的口号。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and relation between the 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form and the knowledge of academic form,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form is the teaching, psychological and situational knowledge.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of knowledge education" is a slogan that condenses the contemporary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y.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任丹凤;论教材的知识形态[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10期

2 索松华;文学理论的两种知识形态辨析——兼论著作与教材的联系和差异[J];琼州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蒙春;数学教育形态的"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连接[J];柳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4 张奠宙,王振辉;关于数学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谈“火热的思考”与“冰冷的美丽”[J];数学教育学报;2002年02期

5 张伟胜;楼广赤;;情境认知视野中的学习观及其教学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6 曾天山;论教材的心理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静,张东昌;高职、高专英语教材评估初探[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岳欣云;;复杂思维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3 钱扬义;中学化学教材评价工具的制定[J];化学教育;2004年01期

4 张荣芹,柳成行;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与认知建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5 张卫,张兴贵;论现代心理学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高凌飚;基础教育教材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王积建;;高职院校实施数学实验课程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王新民;马岷兴;;新课程中“数学文化”的涵义诠释[J];教学与管理;2006年27期

9 汤仙月;课程内容表征形式多样化探析——多重智力理论对课程设计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1年03期

10 张三花;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任丹凤;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聂必凯;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玉东;“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祥兆;基于问题提出的数学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实体性知识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景敏;基于学校的数学教师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晓学;从“惑”到“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艳春;对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分析与评价[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徐军;数学游戏与数学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楠;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科学探究能力训练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新民;论教师的缄默知识及其隐性教育观念的更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商竞;校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材分析与处理[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淑霞;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燕;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及其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守江;建构中学物理教材评价体系[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龚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安邦;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索松华;文学理论的两种知识形态辨析——兼论著作与教材的联系和差异[J];琼州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荣生;打造精神的底子[N];文汇报;2003年



本文编号:2366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66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f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