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视野下的课程政策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23.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生年;;新中国课程政策的理论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8期
2 胡东芳;课程共有:一种新的课程政策价值观[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4期
3 郭晓明;论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公正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4期
4 柯政;;课程政策的执行与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9期
5 石利;杨大伟;;我国新课程推广的策略、反思与展望[J];理论观察;2008年04期
6 顾晓英;;建国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述评[J];大家;2010年10期
7 胡东芳;论“课程共有”——对中国特色课程政策模式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8 何杰;;论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执行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9 拉那梅特·伍尔维;陈小鸥;仇光鹏;;后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内容改革的课程政策[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2期
10 白雪松;;课程政策执行的社会学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李树刚;潘宏宇;;浅谈“工程装备型”矿井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子华;;走出传统的泥沼——论朱熹义利观的再生意涵[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付文慧;;从中国“寻根小说”的英译透视意识形态和诗学取向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顾颖;;市场经济中的产权结构、市场机制与意识形态——激励制度的结构架设与功能整合[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江平;;思想解放与“两个解放”[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7 吴承忠;阳纯希;;国外游憩政策初探[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蒋小波;;语言·族群·意识形态[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栗静;;中美课程政策的形成与发展[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骆贤凤;;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綦玉帅;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刘燕明编写;意识形态全球化的本质[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郑钰;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N];学习时报;2000年
4 宋焘;怪片新一代[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周轶君;女人弹:震波难消[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早报记者 黄力颖 杨小舟;安倍率最大商务团出访东南亚[N];东方早报;2007年
7 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陶军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8 达巍;新“双层记”[N];东方早报;2005年
9 李零;孔子的遗产: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张秀琴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意识形态范畴需要基础理论的澄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博弈视野下的课程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3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王晓梅;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探源[D];复旦大学;2005年
5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7 戚咏梅;深陷重围的骑士精神——高文诗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宏图;都市叙事中的欲望与意识形态[D];复旦大学;2003年
9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看美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新闻报道[D];厦门大学;2008年
2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建荣;论张爱玲的文化历史意义[D];华侨大学;2005年
4 阳春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5 谭志成;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经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韩国华;美国报纸上中国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雯;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丽君;大众语篇中的潜在意识形态[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唐玉娟;意识形态对译者措辞的操纵[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95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9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