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课程文化自觉:师生安身立命之本——课程文化自觉的涵义与策略别论

发布时间:2019-02-09 07:31
【摘要】:课程文化自觉,是当前课程文化学研究中兴起的一个热词,也是一个基本概念。人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厘定、深化。课程文化自觉,不是课程理论的自觉,而是人的自觉、人生的自觉。课程文化自觉,包括三个方面:师生的生命自觉、师生的人文自觉以及师生的性向自觉。师生要完整实现课程文化自觉,可以采取三种策略:基于专注与统一,增强课程文化自觉的内力;既要旁通又要贯通,搭建课程文化自觉的通衢;圆成慧力,是课程文化自觉的鹄的。
[Abstract]:The consciousness of curriculum culture is a hot word and a basic concept in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cultur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ncept needs to be further determined and deepened. The consciousness of curriculum culture is not the consciousness of curriculum theory, but the consciousness of man and life. The consciousness of curriculum culture includes three aspects: life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humanistic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exual orientation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rder to realize curriculum culture consciousness completely,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adopt three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force of curriculum culture consciousness based on concentration and unity, to build the thoroughfare of curriculum culture consciousness; Yuan Cheng Hui Li is the aim of curriculum culture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分类号】:G4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和彦芬;高校德育理念及行为探析[J];云南教育;2003年30期

2 罗振亚;九叶诗派的价值估衡[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颜晨华;文化衰颓:魏晋清谈玄风的归宿[J];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4 方利山,汪大白;朱熹与徽商[J];黄山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王福和;;学习型城市学什么?——阅读经典,重塑都市人的人文自觉[J];杭州(周刊);2011年05期

6 李成;论信息素养形成过程中的人文自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2期

7 丁东;中国大学的人文缺失[J];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05期

8 王韶春;杨婷婷;;构建“亲情关怀式”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1期

9 陈伟明;;基础教育领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10期

10 高侠;中西文学审美主体意识的历史进向[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明春;海洋文化与海洋科技[N];中国海洋报;2004年

2 雁鸣;强势群体的选择[N];计算机世界;2003年

3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导);从“两种文化”到“第三种文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杨曾宪;试论小说理论的分类[N];文学报;2000年

5 曾祥书;“文学性”缺失伤害了报告文学[N];工人日报;2006年

6 俞江;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性[N];美术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池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前瞻[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18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418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d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