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师范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及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28 18:17
【摘要】:目的探讨师范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及相关因素,为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18名贫困生和21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1)师范院校贫困生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t=4.811,P0.001;t=2.043,P0.05)。(2)师范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差异,生活满意度的不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7,P0.05),大一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3)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社会支持相关,其中与外向性(r=0.322,0.444,-0.322,P0.01)、神经质(r=-0.396,-0.339,0.559,P0.01)相关性最好。(4)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是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主要的预测因素(β=0.513,P0.001;β=-0.344,P0.001),外向性是正性情感主要的预测因素(β=0.277,P0.001)。结论人格是师范院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related factors of poor students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 Methods 218 poor students and 216 non-poor students were tested with subjective Happiness scal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an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Results (1) the life satisfaction and positive emotion of poor students in normal colleg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non-poor students (t = 4.811, P0.001); T = 2.043, P0.05). (2) there was no gender difference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poor students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grades of life satisfaction (F = 3.547, P0.05), but there was no gender difference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poor students in normal colleges.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freshm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ophomores and sophomores. (3)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related to personality and social support, including extroversion (r = 0.322,0.444,0.322,P0.01) and neuroticism (r = 0.396, P < 0.01). (4)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neuroticism was the main predictor of negative emo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尾 = 0.513, P 0.001); 尾 =-0.344, P0.001), extroversion was the main predictor of positive emotion (尾 = 0.277, P0.001). Conclusion Personal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poor students in normal colleges.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教研室;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q103)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连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余都学;;人格浅议[J];上海建设论苑;1997年01期

3 孙旖旎;;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主观幸福感[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4 赵勇;;谈高职专科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才智;2011年17期

5 彭小红;郑谊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6 朱晓坤;翟瑞龙;;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7 艾桃桃;欧阳明昆;雷湘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3期

8 贺天庆;;中专新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9 张小丽;;大学生焦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7期

10 李彩娜;席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害羞的关系[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小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惠杨;冯成志;;大学生村官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以连云港地区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玲;;潍坊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5 朱伟;陈国法;王催春;;大学生依恋、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王东宇;;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张进;;主观幸福感概念、测量及其与工作效能变量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吕望强;黄恩;张载福;陈建民;徐晓青;;职业中专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关系[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耿勇;孔燕;陈利;;戒毒所护士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国雪利;刘惠军;;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所研究员 杨宜音;人的主观幸福感从何而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2 山东省委党校人才测评与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 邢占军;幸福是一种飞翔的体验[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董为柏;维护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教授 王学义;人的个性一生中会变吗[N];家庭医生报;2005年

5 陶莎 王泓懿;人要练就“与压力共舞”的功夫[N];连云港日报;2009年

6 詹春云康宁心理咨询中心;太爱Up嗦源于强迫人格[N];北京科技报;2005年

7 章剑和;同事受表扬 我为啥心里不高兴[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8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赵晨滨;警惕年终心理失落症[N];健康时报;2005年

9 富民;5-羟色胺缺乏与人格的亮色[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10 王晓龙;冷漠的“类分裂型人格”[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9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大三人格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巍;青年军官主观幸福感和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玲;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佳;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对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5 王顺梅;兰州地区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金玲玲;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谭海燕;老年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8 董凤洁;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喻永婷;陕西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肖洁;参加体育锻炼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修订及试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32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432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2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