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与超越
[Abstract]:Science world leading education leads to the separation of education and life world. It is necessary for education to return to life world if it is to get out of this dilemma. However, transcendence i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education. If we ignore this point, the return of education to the world of life will lead to the mistake of returning to daily life. Therefore, the premise of the return of education to the world of life should be transcendence.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声源;课外活动与全面发展[J];江西教育;1981年03期
2 郑锹;一颗追求真谛的心——读张洁的散文[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3 刘国正;;“米”在哪里?——作文杂谈[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4 范明生;;现象学简介(续)[J];教学与研究;1981年01期
5 本刊编辑部;感谢与期望——新年致读者[J];安徽教育;1982年01期
6 本·阿格;郑坚;;现象学马克思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4期
7 黄颂杰;;胡塞尔现象学述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8 丁梅;;野祭[J];人民教育;1983年08期
9 布坚科;赵承先;;实证主义派和现象学派在语言社会学中的接近[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5期
10 伊频;评“崛起的诗群”掌握世界的方式[J];浙江学刊;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裳裳;;论文学的日常性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雷红霞;;西方近现代形而上学的转型及其意义[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勤;邱建华;;人·生命·生活·生成——关于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5 吴国盛;;自然概念的重建[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6 李楠明;;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践哲学的人学意蕴及其现实意义[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晓南;;后现代人学话语与后现代文明模式[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郭冬梅;;觅寻宝鸡历史文化足迹 开启儿童生活世界之窗——金台区西街小学新时期德育工作研究与实践[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新民;;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与本土化的社会科学——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文化研究[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黄灿章;;老子的唯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蓝地;秦文君——又出新书[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陈宝凤 李楠明 初忠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N];黑龙江日报;2000年
3 陈卫平;关注生活世界[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俞吾金;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N];文汇报;2000年
5 吴晓明 陈学明 吴新文;我国哲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N];文汇报;2000年
6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讨》 探未发明的新理 入未开化的边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建平;更加重视实践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陈瑞林;从不同向度展示人的存在方式[N];光明日报;2001年
9 韩庆祥;当代中国的人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10 上海大学教授 沈关宝;公共空间与社区机构[N];中国社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立群;实践哲学人类学论纲[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胡斌武;课堂教学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志坚;理想问题的人学思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小琴;试论庄子的隐喻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元;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李道申;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生与发展[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唐晓娟;幼儿与动画片[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8 曹树真;论教育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晓虹;孔子礼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10 殷霞;无限制的交往共同体[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32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432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