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教师教育范式:结构与内涵——基于库恩范式理论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9-03-14 09:08
【摘要】:根据库恩范式理论的基本结构,教师教育范式结构包含形而上学范式、社会学范式和人工范式三个层面。教师教育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教育范式不只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范式,而且是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范式。教师教育共同体知识观的转变是教师教育范式转换的根本原因。以独白为特征的科学知识观导致了工具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只有在对话知识观基础上,教师教育的所有参与者通过平等对话、交流、沟通与合作,形成拥有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研究方法的交往共同体,建立起交往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才能够克服工具理性教师教育范式所导致的危机。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basic structure of Kuhn's paradigm theory,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 education paradigm consists of metaphysical paradigm, sociological paradigm and artificial paradigm. The humanistic and practical nature of teacher education determines that the paradigm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paradig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also a paradigm of integrat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with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knowledge view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community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paradigm. The view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characterized by monologue leads to the teacher education paradigm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Onl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dialogue and knowledge, all participants in teacher education form a community of contacts with common beliefs, value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equal dialogu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crisis caused by instrumental r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paradigm, the teacher education paradigm of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can be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乃桂;钟亚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赵汀阳;知识,命运和幸福[J];哲学研究;200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光旭;;现象学与华兹华斯的情感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贾维周;;舍恩的反思性实践理念与社会工作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马晓艳;李和佳;;和谐社会中爱的承认之维——以霍耐特承认理论为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5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7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胡兆胜;;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成因与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9 李俊;王功琪;;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缺失和阻隔[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赵亮;;论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异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沈开举;王红建;程雪阳;;国家与地方行政主体定位——一个中法行政主体比较的视角[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毅红;;公德教育与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娄瑞雪;;试析科学合理性问题—以一种历史演变的角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莜;苏州初中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贺忠红;高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瑜;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秀山;哲学还会有什么新问题?[J];哲学研究;2000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能力的知识观及其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1期

2 刘国艳;论新课程中的知识观[J];山东教育;2004年17期

3 陈嘉;高等教育启蒙下的观念拓展、深入和嬗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10期

4 刘双;对后现代女性主义知识观的反思[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王静;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初探[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年02期

6 师远贤;;西方知识观背景下的教师实践知识取向[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6期

7 潘洪建;知识观:教学论研究的新课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郝琦,麦清;后现代视野中的教育理念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4期

9 杨跃;知识观的嬗变与教育思维范式的转换[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郑和;知识观与课程内容观——兼谈我国“新课改”课程内容观的转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芳;;知识观与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张三清;曾海燕;;论范式的权威[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张建伟;孙燕青;;中学生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倪梁康;;柏拉图的知识观,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从盖提尔命题谈起[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庞丹;秦书生;梅其君;;杜威哲学中的系统整体论思想探析[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6 和震;;简论杜威的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董晨;;辨析新旧科学课程的知识观、教学观和评价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伦朝辉;;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在中国经济学构建中的基础作用——基于科学范式框架内的分析[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齐万良;社会转型与知识观的嬗变[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中央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郭德红;整体知识观:美国本科课改的核心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盱眙县教育局教研室 张文艺;中学地理教学知识观的转变[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4 北辰区教研室 吕欣颖;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董鸣;防治荒漠化“三圈”生态范式理论及其功能[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山西中医学院 周然 李俊;全面把握中医本质 实现中医创新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董鸣;防治荒漠化“三圈”生态范式理论及其功能[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董天策;民生新闻的产生过程及价值体认[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陕西中医学院 邢玉瑞;按自身规律发展中医[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董鸣;防治荒漠化“三圈”生态范式理论及其功能[N];大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菊玲;教师教育范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成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连续统观点下的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基础与结构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章威;基于知识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嵌入性前因及创新绩效结果[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永祥;知识观视野下的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奇;知识观的演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宋磊;专家技能的养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尹少淳;理想与现实:基础美术教育的知识观及课程组织[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彦雨;科学世界的话语建构[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王亚杰;基于集成的学位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芳;知识观转型与教师角色变迁[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国庆;知识观的现代转变与语文基础教育改革[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东娜;缄默知识观下的教学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攀峰;试论当代课程知识观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彩燕;关于整合课程知识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姚宁萍;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与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俊;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会丽;论范式理论在武术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夏冬杰;知识观转型及其对学生作业改革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洪清;知识观的转变与教育理念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39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439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0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