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对独生子女教育学研究议题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9-03-20 14:07
【摘要】:本文集中通过对独生子女群体在教育学研究议题的分析,从独生子女群体的内在特征、横向及纵向研究等角度,概括归纳了近三十年来在独生子女教育学研究议题方面的内在变化线索,试图通过这一方式,勾勒目前的研究状态及未来变化趋势。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only-child group in pedagogy research issues analysis, from the only-child group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research, and so on. This paper sums up the clues of changes in the subject of one-child pedagogy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and tries to outline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trend of future changes through this way.
【作者单位】: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志,吴绍琪,张旭东;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状况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1998年04期

2 何蔚;高中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1期

3 风笑天,王小璐;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风笑天;走进“围城”的独生子女:概念、规模与质疑[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景怀斌;独生、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若干社会性心理品质的比较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芳香;刘芳梅;;体育专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张旭东,李志,伍安春;农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健康人格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李志,吴绍琪,张旭东;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汪庆春,孟东方;大学生职业评价与职业选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龚文娟;教育期望、教育行为与独生子女成长——对重庆市沙坪坝区独生子女家长的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李志,裴琳,孟东方;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政治价值取向培养的重要举措——对682名大学生和225名社会青年的调查[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盖笑松;王海英;;我国亲职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推进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颜烨;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视野下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问题研究中的社会性别分析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2期

9 魏金明,陈沙麦;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及引导措施[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张登山;广东高等师范生任教意愿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建中;;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卫生特点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胜凯;中学生社会交往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三萍;1000例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的分析与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李春光;军队医科大学不同培养类型本科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4 纪军;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曾令玉;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独生子女群体的思想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徐艳;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邓泽惠;试论市场化改革中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葵;长沙地区大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虎;中国新时期知识员工的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文静;中学生家庭责任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2 李虹;素质、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3 风笑天,王小璐;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风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5 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J];江海学刊;2002年05期

6 杨书章,郭震威;中国独生子女现状及其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年04期

7 苏颂兴;上海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问题[J];学术季刊;1997年02期

8 冯正直,张大均,范华泉;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9 万传文,范存仁,林国彬;五岁至七岁独生和非独生子女某些个性特征的比较及性别差异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4年04期

10 宋健;“四二一”结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苏省教育学研究会成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简讯[J];江苏教育;1980年05期

3 科;;传达教育学会议精神,推动教育科学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广东教育学会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和体会[J];中国教育学刊;1980年01期

5 贾韫武;;河北省探讨教育学中有关理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80年02期

6 ;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秘书长陈侠同志来我院作学术报告[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7 微春;一门新兴学科——教育经济学[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8 ;深切悼念戴伯韬同志[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2期

9 ;省教育学研究会讨论发展智力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1981年18期

10 朱彤;;向教育工作者推荐《人才》杂志[J];四川教育;198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文士博;;不良的健康状况:值得关注的几种特殊群体[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徐毅鹏;;关于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3 黄俊官;;克服心理障碍 培养幼儿交往的健康心理[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放放;;浅析领导教育学的研究对象[A];构建和谐社会与领导科学创新——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安;;教育教材语言语料库与语料库辅助建设平台的设计实现[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檀传宝;教育学研究的蛋与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穆光宗;构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N];中国人口报;2000年

3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讨》 探未发明的新理 入未开化的边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陆峰;专家谈“小班化”教学[N];新华日报;2001年

5 刘慧珍;寻找“教育学文化性格”之径[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6 王英杰;比较教育学的理论探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7 李维宁  傅北水;思考教育缺欠[N];北京日报;2002年

8 钟启泉;告别“罐装” 走近真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江 搏;首都师大举起“发展教育学”旗帜[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李三福;教育学研究:从关注理论到强调实践[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黎明;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中人之问题再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静;思想政治课与青少年理想人格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三萍;1000例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的分析与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张永;叙事研究:教育研究中的新动向[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耿;为谋新教育中国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彭文波;汉族、撒拉族初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蔡红霞;学习困难儿童信息编码过程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文玄;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中学历史学科的关系——兼谈历史教学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冯浩斌;浅析“思想现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侯彦斌;我国“区域教育研究”的概念、意义和方法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詹忠贤;高中化学教学中前科学概念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44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444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3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