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教育国际化与和谐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9-03-22 13:15
【摘要】: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大家认同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要使教育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体现当下的民族和时代精神,最终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就需要教育国际化。教育具有选择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的作用。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国际现象,它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结果。我们就要通过教育国际化来选择优秀的世界文化因素为我所用,建设我们的和谐新文化。
[Abstract]:Every country, every age, every society needs a core value system that can be accepted by all. The core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m is harmonious culture.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culture,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and integrated, reflect the present nation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finally serve the common ide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requir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Education has the function of choosing culture, spreading culture and creating culture. Modern education itself is an international phenomenon, which is the result of 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we should choose the excellent cultural factors of the world for our own use, and construct our harmonious new cultur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华宗;;从“装袋子”民族学到“造袋子”民族学——民族学的中国化之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刘式今;原始社会的房屋形式与婚姻的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江立华;古代秘鲁地区印第安人的宗教[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4 贺志朴;;审美教育和人类精神家园的建设[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张伟权;;“毕兹卡”考释[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刘程;;试析日耳曼部落时期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的稳定性[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7 章方;论翻译行为与综合国力的关联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马国义;焦玉英;张瑞;;影响少年女足运动员成长的心理环境因素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余小平;李率文;;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朱炳祥;一个文化变迁的斜向结构──周城“蟒蛇共蝴蝶”文化现象的田野调查及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晖阳;黎族婚俗视野下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君;质疑劳动力租赁:《法国民法典》第1710条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曹浩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优质校园文化建构[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军建;山东省武术馆校生源现状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志芳;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保民;论民间法的价值[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艳红;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中国建筑设计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香玲;;接触与融合路径下的和谐文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周丽芳;;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及实现路径探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白晓燕;;中国和谐文化的内涵及现代意义[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年00期

4 杨德广;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J];高教探索;2001年04期

5 王少东,朱军文;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动因与路径设计[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冯永玲;教育国际化:我国师范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安慧荣;;教育国际化与国际教育合作趋势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柳斌;;慎言教育国际化——中国教育面向世界的思考[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9年06期

9 郑造桓,陈伟;教育国际化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17期

10 来茂德;推进双语教学 适应教育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黄男;赵海银;郭兴杰;;循环经济的内涵:环境与经济的融合[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2 寿航涛;;固网与小灵通网络融合的技术分析[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谢燮;;论音乐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融合[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刘舒;;从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势看“融媒”时代的到来[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曾洪立;;与“自然”融合——秀起堂VS落水山庄[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波;周焯家;田晓滨;罗春山;;King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经胸侧前方椎体三维矫形术[A];2009第一届贵州骨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刘舒;;从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势看“融媒”时代的到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隗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梁泉;;手机游戏与PC网络游戏的融合[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蕊;陈瑞;;将清洁生产融入环境管理体系的探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学容;教育国际化办出“苏州特色”[N];文汇报;2010年

2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校长 朱建国;推进教育国际化 培育外语新人才[N];文汇报;2010年

3 记者 顾意亮;上海民进教育论坛研讨“教育国际化”[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周洪宇;深度开放推进教育国际化[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王文;我省引资10亿元推进教育国际化[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6 ;课程:教育国际化的“经典载体”[N];文汇报;2010年

7 杨建军 记者 聂益南;中外专家西安研讨民办教育国际化[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8 于洪全;教育国际化之路还有多远[N];大连日报;2005年

9 云南财经大学校长 汪戎 本报记者 杨凡;建设桥头堡要推进教育国际化[N];云南日报;2010年

10 ;特色活动:教育国际化的“催化良剂”[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曙海;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国形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韩美群;和谐文化论[D];武汉大学;2008年

4 江足宁;弘扬真善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春红;超光谱遥感图像降维及分类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姚红兵;复杂流场光学CT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布和;建设和谐文化视角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评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杨馥毓;教育的效率测度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腊江;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D];西北大学;2005年

2 林辉春;试论语文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3 崔玲;现实与幻想的合奏:菲利普·罗斯的《鬼作家》中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D];厦门大学;2007年

4 刘小兵;论现代奥林匹克与中国传统体育伦理的冲突和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松松;WTO规则与中国法的融合及适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董悦涵;米多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和原生质体的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莉;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和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贺晓梅;论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综合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龙琦;论审美教育与道德情感培养的融合[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石小花;工商行政管理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合的哲学阐释[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45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445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c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