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西方学习性评价理论对我国课堂实践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4-09 18:33
【摘要】:正学习性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是近十年来在西方基础科学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评价理论与方法,其设计和实施的首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1]。美国评价专家理查德·斯蒂金斯曾说过,如果我们想让美国学生取得最大的成就,那就必须更加关注课堂评价的改进。对学习的评价和学习性评价这两种
[Abstract]:Positive Learning Evaluation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is a new evaluation theory and method in the reform of western basic science education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it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s to promote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1]. American evaluation expert Richard Stiggins has said that if we want American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 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classroom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of Learning and the Evaluation of Learning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丁邦平;学习性评价与课堂教学改革——以《科学》课评价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姚惠伶;全宏瑞;杨翠云;;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师物理教学评价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徐庆红;;启发式教学与学习性评价对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启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3 李洁;;学习性评价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7年03期

4 杨承印;杨洁;张迎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习性评价[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年10期

5 李凤华;;浅谈《科学》课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邓亚东;丁邦平;;概念卡通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7 孙玲;;学习性评价:一种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年12期

8 刘玉中;;探析课堂提问中的“等待时间”[J];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11期

9 张治勇;李国庆;;学习性评价:深度学习的有效路[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玲;差异教学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辉;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华芬;高中英语课堂中形成性的教师提问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银锋;高中地理学习性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梅佐环;形成性评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文慧;学习性评价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尹小云;学习性评价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龙飞;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曾琳;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过程活性评价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华芳;自评式学习性评价在高职护生操作技能训练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宁云;化学校本课程中学生学习性评价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剑华;;让学生学会评价别人[J];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11期

2 王传兵;;SOLO分类评价理论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教学;2007年04期

3 刘新增;;“目标先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时矫正”——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11期

4 王大霞;;注重评价,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具实效[J];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07期

5 沈坤华;孙树清;;数学课堂活起来的冷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7期

6 孙会山;;以评价为激励 促进学生发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4期

7 陈惠珍;;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海外英语;2010年07期

8 刘晓丽;;巧用评价促发展[J];成才之路;2010年24期

9 周国杰;;数学新课程带来的变化与思考[J];贵州教育;2008年11期

10 闫瑞祥;;高校课堂教学评价要素的反思和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宗剑;;边学边思 自信自立——关于船长年龄问题的调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刘红英;;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几点尝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王艳波;崔宇红;许瑞;李芳;肖丽英;吴晶;;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黄水琴;吴晓敏;;小学语文课堂三个“不等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赵银龙;;新“课标”呼唤绿色评价——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吴静;;声乐课应建立融洽的课堂气氛[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广英;;课堂教学应处理好几个关系[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8 巩俊英;;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的探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9 周金凤;;浅谈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于炳琴;;目标教学走进我的语文课堂[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泰州市演化桥小学 殷恒生;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2 四川省邻水县职业中学 田祥国;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的兴趣[N];广安日报;2008年

3 崇化中学 张永娜;革除弊端 实现整合[N];天津教育报;2011年

4 李玉兰 薛燕;茂篁沐春雨 修竹展风华[N];淄博日报;2011年

5 新野县中等职业学校 张应宗;浅议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N];学知报;2010年

6 山东省邹平县新世纪中学 何清秀;家访——学生心灵的桥梁[N];学知报;2010年

7 河北保定清苑县冉庄镇西马庄小学 霍建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N];学知报;2010年

8 克东二中 王静琦;兴趣一瞥[N];学知报;2011年

9 王青;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泸定中学 任宗明;让学生能听懂课又会解题[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细媛;审美视野下的教学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吕润美;新课程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梁红京;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拥华;社会世界的底蕴:从二元论到二重性[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天华;新闻语篇中的隐性评价与动态读者定位[D];山东大学;2008年

8 张韧;对英文报纸书评的评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俞;基于Agent的网络教学学生评价的研究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汤慧丽;学生学习情感评价探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张丽英;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艳慈;法学本科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静波;探究学习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价值及实现策略[D];苏州大学;2011年

6 王振学;乡镇初级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刘新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何艳;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金云;科技报告语篇中人际情感与态度意义[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夏苗;英国印刷旅游广告的体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55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455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e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