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
[Abstract]:"Learning" and "skill" originated from experience and imit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scholars" ("literati") and "merchants" ("craftsmen"), corresponding to "inevitable examples", predicted the "two points" of "physical use" in Chinese social strata. In line with the historical track of "academic unification-separation-re-unification" in the West, the modern trend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cademic branch" and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evaluation ba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mainly focus on practical function. The social cells of western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re "salons" and "cafes", and evolved into innovative platforms such as academic groups and periodicals in modern times. It is the mission of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o integrate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education innovation,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cultivate the material soil and spiritual atmosphere of "intangible college", and internalize the triple function of academic into the needs of human lif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国家“985工程”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创新基地资助项目(2006090089A)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杰;知识论传统与学术自由的合法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2 张建,张永;论我国教育旅游产品开发的模式及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3 赵睿;;发展休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4 弓志刚,原梅生;休闲经济与流通业的发展[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5 王询;组织内的正式与非正式关系[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陈凡,马会端;技术传播与文化整合[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单纯;全球化与中华文化新境界[J];东方论坛;2004年02期
8 张淑敏;王询;;组织文化在组织激励中的作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王玉华,买向东;中国传统价值在近代的转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刘月香;;游戏代替爱情——《成都粉子》中胡向东的婚恋观之思考[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凡;;技术传播与文化整合[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Chen Fan Research Center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P.R.China 110004;THE TRANSMISSION OF TECHNOLOGY AND ITS CULT URAL INTEGRATION[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方华基;许为民;;工程伦理的STS考察:从个体伦理走向共同体伦理[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5 马佰莲;;关于科技体制与科学自主性的若干思考(暂定稿)[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6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研究综述[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陶贤都;;大众传媒与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A];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许晶;;公众理解工程调查报告[A];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良艳;张明国;;从汶川地震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彤;转型期文化学的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钟永平;华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文化基础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中;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郝风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孙凡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林(更生);新时期福建历史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沈书生;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史玉华;怪诞背后的真[D];湘潭大学;2002年
5 李益;论科技进步与休闲[D];广西大学;2003年
6 张莉;吴晓邦舞蹈教育体系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捧莲;清末民初美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丹;高级技能人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明月;经济人性化的理性反思[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中行;繁荣社会科学的关键是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2 赵俊;《在和平的日子里》的版本嬗变与情节典型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3 郑志廷;;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内阁的嬗变[J];历史教学;1986年08期
4 赵捷;;主题观念的嬗变[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5 齐凤阁;北大荒版画的审美追求及嬗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6 孙中田;;历史性的嬗变与拓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断想[J];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03期
7 李u&平;朱熹“理”范畴在日本的嬗变及其与日本现代化的关联[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8 张高宽;浅论词的文学形体的渊源及发展[J];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06期
9 杨广敏;从八股文的式微到白话文的胜利——由文风的嬗变看文化的飞跃[J];齐鲁学刊;1989年04期
10 陈宗寿;高等学校教师职称改革方案简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汉平;;创造性——针灸学术发展之关键[A];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国际针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陈谨;;学报质量与编辑优化[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C];1993年
3 陈谨;;学术创新与编辑选题意识[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
4 范光照;;学术创新育成中心与产业发展结合的模式探讨[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前言[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池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文化创新和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相结合是科技创新的必要前提[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苏培成;;后记[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扎实推进学会党建和创建标准化学会工作[A];全国社科联第八次学会工作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9 王艳茹;;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A];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唐丽;;学术规范与平等宽容[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关注22种文化形态的嬗变[N];北京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李卫玲;新经济与财务创新[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胡琪;名牌抢滩常熟招商城[N];中国纺织报;2000年
4 李兴柱;战争军事目的的嬗变[N];中国国防报;2000年
5 马建兴;完成由传统产业到通讯信息产业的嬗变[N];中国证券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王强;摩托罗拉 嬗变带来新生[N];国际商报;2000年
7 张开宏;11月,单向收费的戏剧性嬗变[N];湖南经济报;2000年
8 张广智;民俗文化研究的力作[N];河南日报;2000年
9 记者 李煊 白照军;河南旅游业发生深刻嬗变[N];河南日报;2000年
10 陈燮君;远峰苍苍话弘一[N];解放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俊祥;建安学术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2 马廷奇;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田成有;传统与现代: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孙凡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刘海滨;焦z延胪砻骰嵬ㄋ汲盵D];复旦大学;2005年
6 赵艳;小说上海(1976-2004):世俗精神的承传与嬗变[D];武汉大学;2005年
7 徐波克;腹针疗法(孙申田学术经验总结)[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张世斌;明末清初词风嬗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李小青;永恒的追求与探索: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嬗变[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克明;论新闻媒体侵害法人名誉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段丹;基于矩阵结构的大学学科组织结构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祝俊峰;施拉姆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评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阳;俄汉存在句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林波;数据库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储晓军;魏晋游仙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建波;《大河报》风格嬗变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8 郭薇;学术腐败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未鹏;北朝文学南北观念的嬗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家丰;俄语存在句的结构和语义功能[D];黑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5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475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