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国家与教育关系研究述评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education is the basic problem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which contemporary western scholars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iscussion and debate of western scholar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education show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multi-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paths of neoliberalism, western Marxism, neoconservatism, feminism, institutionalism and pluralism, all of which provide certain knowledge resources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Chinese scholar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education and the realistic construction of this relationship.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阎光才;你站在谁的一边?[J];读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葛春;;阿普尔的课程改革思想述评[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王璞;;保守主义的复兴与阿普尔“批判的教育研究”的展开[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葛春;吴永军;;官方知识的政治——论阿普尔的课程改革观[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8期
4 周钧;李小薇;;当前美国联邦政府的教师教育拨款制度[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5 乐先莲;;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国家关系理论的发展流派及当下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6 张筱良;;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河南视角[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朝成;;新保守主义与高等教育全球化陷阱[J];江苏高教;2007年02期
2 李娜;;简论新自由主义[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迈克尔·W.阿普尔;阎光才;;权力、知识与教育改革[J];教育学报;2006年01期
4 ;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对英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J];教育研究;1996年07期
5 汪行福;主导意识形态命题与西方马克思主义[J];河北学刊;2003年06期
6 王熙;;大众传媒与意识形态的传播——以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影响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7年01期
7 王建平;;浅析新自由主义影响我国意识形态的途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8 李协京;;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路线指导下的日本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9 肖克;;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博弈——欧美当今主导政治思潮探讨[J];南都学坛;2007年01期
10 肖克;;欧美当今主导政治思潮析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亚雄;;金融危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当代反思[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姚大志;;朝向21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3 汪行福;;2007年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雷菁;洪灏;;新自由主义的由来、本质特征及其影响[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李树刚;潘宏宇;;浅谈“工程装备型”矿井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当代日本报告》近日出版[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8 李显杰;;电影修辞与意识形态[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陈子华;;走出传统的泥沼——论朱熹义利观的再生意涵[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付文慧;;从中国“寻根小说”的英译透视意识形态和诗学取向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谷亚光;学习西方不能生吞活剥[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求是;关注当代西方新保守主义思潮[N];浙江日报;2006年
3 [美] 威廉·K·塔布 吕增奎/编译;新自由主义种下什么果实[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张晨;阴谋论,还是谏言书?[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康慨;伊拉克让福山自我终结[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记者 陈智勇 朱娟娟;泉州当代艺术馆落户龙头山[N];泉州晚报;2011年
7 房德邻;一位当代学人眼中的晚清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舒眉;当代鞋王王振滔[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9 李银河;女性主义的三种方案[N];南方周末;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柳堤;怎么想怎么做[N];新闻出版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仲乐;文化批评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3 莫雷;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晓梅;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探源[D];复旦大学;2005年
6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9 戚咏梅;深陷重围的骑士精神——高文诗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宏图;都市叙事中的欲望与意识形态[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薇薇;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肥皂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聂海燕;意识形态对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梁昭烈;流行书风与当代大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4 庄融;当代平面广告中男性形象的设计表现[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李强;美国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杨帆;西方流行文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静;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童敏华;解读广告中的虚拟生活方式[D];厦门大学;2008年
9 王琴;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翻译中译者地位的思考[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崔剑峰;伊格尔顿文学生产理论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02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502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