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德育的审美渗透
[Abstract]:Aesthetic moral education is effective moral education. It is a valuable wa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aesthetic infiltration. The aesthetic infiltration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moral education idea guided by aesthetic humanistic spirit and aiming at realizing the value of humanistic care. It runs through the goal, content, method, means, environment and evalu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urns the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process of shaping human beings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beauty and the pursuit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of life. The process of expression and creation. It is based on the nature of human beauty, the identity of the value of beauty and goodness, the moral function of aesthetics and the value of humanistic care embodied in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鸣鸣;论审美化德育模式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王长乐;文化、人格及其教育学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朱万曙;真圆亮俗——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美学特色[J];安徽新戏;1996年04期
4 高星海;典型——西方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纪露;;斯特拉文斯基音乐荒诞风格的研究[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董学文;文学的接受与审美乌托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7 顾建华;寓言艺术的美学魅力[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8 王德岩;当代中国的社会变化与高校美育[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曾耀农;论影视的审美教育功能[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彭春生,朱大保,丁宇真;中国根艺调查报告[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把高校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典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周立军;;可持续发展教育文化简论[A];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杨玉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编辑的审美意识[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梁笑梅;;20世纪巴蜀文学地域的空间形态研究层序[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邓经武;;何其芳与“花间词”及其文化启示[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孙玉石;;郭沫若关于艺术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下)——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沉思[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7 蔡震;;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与我国文化传统的关系[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8 黄侯兴;;闻一多郭沫若前期诗论比较[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9 韩立群;;从人物塑造看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10 何振良;;试析晋江民间信仰的人文特征[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7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林大志;四萧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9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英翠;教育生态环境中的文化生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颖;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6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江佳慧;论情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谭再琼;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龚正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思政课教学不良现状及其成因与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才勇;美感的阶级性说明不了美的阶级性吗?[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程代熙;;关于美的规律——马克思美学思想札记[J];学习与探索;1980年02期
3 何新;;试论审美的艺术观——兼论艺术的人道主义及其他[J];学习与探索;1980年06期
4 王炳仁;;德育要从基础抓起[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马采;;释“移感”[J];学术研究;1980年01期
6 徐尚祯 ,郭化民;美是审美对象的客观评价[J];求是学刊;1981年02期
7 皮朝纲;严羽审美理论三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8 庄其荣;论康德“美的分析”第一个契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9 刘世昌;试论自然美[J];兰州学刊;1981年01期
10 全国高等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美学十讲》编写组;什么是美感?——《美学十讲》第四讲[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齐大卫;;“最大的美”——世纪“审美之维”[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陈宪年;;走向综合、融通的新世纪中国美学(纲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於贤德;;论美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教育不能失去灵魂[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赵世超 刘惊铎(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张再林;关于人文教育的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高耀彬;素质教育德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6 记者 毕全忠;天津推进学校德育创新[N];人民日报;2000年
7 记者 陈纪;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N];文汇报;2000年
8 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朱士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N];新华日报;2000年
9 北京青少年研究所 科逸群 纪秋发;品德教育亮起红灯[N];中国妇女报;2001年
10 安立;儿童是道德哲学家[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4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5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6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7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9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陈恩维;论汉魏六朝之拟作[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济远;试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彭波;关于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黄苏敏;文学翻译中审美与文化二要素及其相互关系[D];广西大学;2001年
4 金洙成;儒家思想对中韩学校德育的价值及启示[D];延边大学;2001年
5 卢政;论文学创作的内驱力[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江土;浅议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林加挺;德育课程体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兴东;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时绍军;初中化学审美化教学模式渗透德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彩珍;论中小学德育的美育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23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523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