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微课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23:22
【摘要】: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具体主题(如学科知识点、学习任务)而设计开发的,旨在讲解重难点、拓展时政背景、丰富教学素材的简短在线课程。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常见课型,可以把微课划分为知识传授、习题巩固、复习串讲这三大类。而且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具有时间简短、内容精要、主题明确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微课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于是思考如何运用微课来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对四所初中各个年级的教师和学生展开访谈、问卷调查,分类整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微课运用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微课运用在巩固教材知识、创新教学形式、培养法治意识这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也存在微课认识不到位、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平台不完善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而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学生微课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教师微课教学技能有所欠缺、学校微课教学平台不够完善。于是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这三个角度来思考优化微课教学的策略。此外,为了保证数据的多样化与全面性,选取两个平行班级分别设置为对照班和实验班来进行对比分析,依照课前准备、课堂观察以及课后测评这三个教学环节来探讨微课辅助传统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图文】:

教材,法治观念,法律条文,依法治国


图 1:教师调查问卷(二)微课运用取得的成绩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巩固教材知识2016 年 9 月初中新教材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也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编,法治教育成为最大亮点。具体表现在“成长中的我,心中有法”、“遵纪守法,依法维权”、“与法同行,依法治国”等这几大内容板块。新教材注重法治教育,引入许多法律条文以提高学生法治观念。而“法治教育”这一内容模块,对初中生而言,不好理解消化。通过对调查问卷(学生)中“你喜欢《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吗?并说明理由”这一问题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

程度,教材,初中,教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微课运用研究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课运用现状及分此外,在调查问卷(教师)的数据中“您认为微课制作就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吗?”大多数教师表示:“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身就得存有一桶水”,微课的内容设计要以教材为纲,但也要综合考虑到其他因素,比如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等。这说到底是对教材的二次归纳,总而言之,微课教学有利于巩固教材知识,实现教学内容精细化。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434;G6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桂梅;;师生平等对话(四)[J];青年教师;2008年04期

2 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的格言和术语[J];语文学习;2016年09期

3 张善存;;我们的“写作精神”在哪里[J];语文学习;2016年12期

4 林孟冰;张贤金;吴新建;;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J];化学教与学;2017年01期

5 张华;曹丽萍;;扬哲学之智 激理性之光——以“意识的作用”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07期

6 童强;;语文课堂对话准备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年02期

7 王俊开;;中小学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教学反思[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年04期

8 代忠平;;有效理答,打造语文高效课堂[J];贵州教育;2017年10期

9 谢芳;;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原则[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3期

10 朱淑芳;;基于教学对话的思维品质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田家英;;改变传统观念 推动教学对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杨维仁;;小学语文教学对话策略的实践与思考[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夏心军;“缺憾”与“小而全”的教学对话[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镇江市李家大山小学 江娟;有效提问:教学对话的生长点[N];江苏教育报;2015年

3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冬岩;有效提问是教学对话的生长点[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麻城市城东中学 熊文体;把握课文核心价值之我见[N];黄冈日报;2017年

5 王志强 黄丽珍 陈育才 阚婷;经营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N];美术报;2003年

6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陆云峰;“好微课”应遵循的五条标准[N];江苏教育报;2015年

7 山东省高密市教育局 孙世杰;“三微”为教研注入新活力[N];江苏教育报;2014年

8 毕泗军;酿成甜蜜花不见[N];莱芜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伟;对话语域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利军;《教学的游戏性研究》的汉日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国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微课运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周晟e,

本文编号:2606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606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8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